《不会变形的金刚》教学设计

2023-07-19

《不会变形的金刚》教学设计 篇1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小说,探究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二、掌握小说写人的基本特点

  三、通过阅读挖掘自己的思考和领悟

  [教学方式]

  一、以学生阅读为主体,老师适当点评

  二、不同观点分组讨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介绍(找同学介绍)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山东文登人。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XX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4卷等。《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中国台湾第xx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已》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奖。共发表作品200万字。国家一级作家。

  二、找同学朗读,并予以指导。如:妈妈在看到儿子的懂事时的感动;儿子在回答父亲“故意”还是“成心”时的害怕和慌乱等处都要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三、 内容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找同学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感激地冲他笑笑”),写“我”和儿子在商场买变形金刚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又一天晚上”到“从小到大,儿子没挨过打”),写儿子的变形金刚被小胖弄坏了,而儿子又把一个小女孩的变形金刚弄坏了。

  第三部分(从“那是冬天里极冷的一日”到完),写“我”因儿子去向小胖要赔偿而打了他。

  2讨论:第一部分中妈妈内心有何种矛盾,她是怎么解决的?

  明确:因为随着身体的衰老,近来“我”很感到寒冷,还有女人的爱美天性,因此想买毛线给自己织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而恰在此时,儿子看上了柜台里的变形金刚玩具。在反复权衡下,“我”忍痛割爱满足了儿子的渴望,给他买了一个最小号的变形金刚。

  3讨论:身处贫寒,“我”买毛线的钱是哪来的?

  明确:是丈夫短期内戒了烟,“我”在饭菜里减少了肉量而省下来的。

  4讨论:这么艰难的节省却为给儿子买玩具而放弃买毛线,这个妈妈是否太溺爱孩子了?

  明确:一种看法,因为儿子幼小的年纪就知道克制自己的物欲,这点很可爱,做妈妈的因感动而满足了儿子的愿望。这情有可原,不能算是溺爱。

  5讨论:第二部分中再次出现的一个情节上的矛盾是什么?矛盾是怎么化解的?

  明确:儿子的同学小胖把变形金刚弄坏了,“我”把处理的权利留给儿子。儿子最终原谅了小胖。

  6讨论:当儿子把一个女孩子的大号变形金刚弄坏并且决定向这个同学去道歉时,为何“我”如此紧张?

  明确:因为“我”了解这个同学的母亲可能不够宽容,如果儿子去了,那位母亲不肯原谅他,担心儿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7 讨论:儿子为何就断定那家人会原谅自己而勇敢地去用道歉解决问题?

  明确:因为儿子自己就是这样宽容地原谅了同学小胖的。

  8讨论:“我想用母亲温馨的心捻成毛线,为儿子织一间温暖的小屋,可惜我不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想竭力保护儿子,不让儿子纯洁的心灵受到任何伤害,但是这是“我”力所不及的,因为“我”只能给予儿子宽以待人的教育,不能限定社会上其他人的心灵。

  9讨论:“这世界上有许多像花布一样美丽的道理,却做不成衣服”是什么意思?

  明确:当“我”阻止儿子去向小胖索赔时,面对儿子的“为什么”,“我”无言以对。因为道理通畅,但现实中并不一定人人都按照道理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造成了道理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作者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含蓄地阐明这个无奈的事实。

  10讨论:“人有时飞快地迎着一个东西跑过去,其实是为了躲开它”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在极端恐惧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主动出击的行为,目的是尽快地摆脱这种恐惧心理。文中作者用这样的话语是为了烘托气氛,衬托出儿子面对爸爸的责备时的恐惧心理。

  第二课时

  一、内容分析

  1讨论:文中几次写到“我”吻儿子,为什么要吻儿子?

  明确:第一次是因为儿子的懂事,遏制自己对变形金刚的欲望。第二次是儿子宽容地原谅了把他的变形金刚弄坏的小胖。我因儿子的宽容而感动。

  2讨论:当丈夫要打儿子时,“我”为何阻拦?之后“我”为何又亲手打了儿子?

  明确:因为“我”十分疼爱儿子,从没有打过他,当丈夫下狠手打儿子的时候,“我”出于做母亲的保护意识加以阻拦;但当“我”知道了儿子向小胖索赔时,“我”为儿子的不宽容而气愤,因为这证明了“我”以前对儿子进行的美好品德的教育付之东流了。

  3讨论:为什么打完儿子“我”会肯定这不是最后一次?

  明确:因为随着儿子的年龄增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还会有许多不合乎道德标准的事情让他遇到。恐怕儿子还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到那时,“我”还是要对他进行教育,甚至惩罚。

  二、人物分析

  你认为这一家三口身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1儿子:是一个懂事、善良、而且有克制能力的好孩子。

  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述、行动及“我”的衬托写出儿子身上的这些特点的。

  如:在卖玩具的柜台前,儿子明明十分想要变形金刚,但却压制自己的欲望说不想要,可是身体却背叛了他的语言,转向变形金刚那一边。

  当“我”担心儿子会因为玩具而影响成绩时,儿子的克制能力让“我”欣慰。

  当小胖因为把儿子的变形金刚弄坏而道歉时,儿子宽容地原谅了他。

  当儿子受到女同学母亲严厉的指责后,因怕“我”伤心而让寒风把泪吹干,看出儿子的懂事。

  儿子送给“我”最喜欢的绿色毛线,看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一如母亲对孩子之爱的深刻和细腻。

  2“我”是一个善良、宽厚、坚韧,心疼儿子而又不溺爱孩子的母亲。

  “我”可以为了懂事的儿子放弃筹划已久的买毛线的愿望,任凭寒风吹袭。

  “我”鼓励儿子的宽容行为,为此而骄傲。

  当儿子在现实和美德面前游移不定时,“我”尽量教育他应该保守善良。

  当儿子的行为违背了善良的准则时,“我”又严厉地惩罚了他。

  3丈夫是一个能吃苦,爱妻子,爱儿子,但又有些粗暴鲁莽的人。

  他为给“我”买毛线而戒烟;为节省开支,满足儿子而尽量不吃肉;又为给“我”买棉靴而把戒烟的时间拉得更长。

  三、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情节生动,矛盾频生;写人物善用语言描写和对比;自然的叙述中融入了浓浓的亲情。

  四、作业

  思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左的时候你将如何?

《不会变形的金刚》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方法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2、多样性主题的探讨    3、通过阅读思考和领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念    (说明:从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着眼设计,在知识和能力上通过速读,疏通字词,,整体感知;从过程和方法上通过精读,把握具体情节,细节描写,揣摩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评价方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作感性认知,理性评价。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多角读解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为目标1    2、难点为目标2、3    (说明:速读(整体把握文意)—细读(层层结构,情节不断推进)——精读(具体情节,细节描写)是读本文的基本思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目标1.本课的难点在于感性体验,做出理性评价,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和人生观念)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自主合作法、探究法辅之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思路    (一)新课导入    播放变形金刚的flash动画再转入课题(说明:此导入效果极佳,学生由观看动画的兴趣转入好奇探究)    (二)分重点析    1、“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问答式)    a、从情节入手感知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b、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描写具体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特别提示本文的突出特点:心理描写)    c、细节中感受母亲这一人物的生动性?    (说明:以上问题的设置逐一用多媒体展现,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多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母亲的俭朴、善良、宽厚、心地细腻、严厉等等特点是逐步丰满起来的,.其中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始终要从文本出发,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纠正提醒字词的积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候通过自主阅读,相互补充,相互合作来完成答案)    2、通过以上分析评价人物的方法请你概括一下“儿子”跟“丈夫”的形象特点?    (说明:通过重点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进行能力转化,具体采用自主合作,相互补充的方法来完成)    3、本文语言细腻,情感饱满,比喻生动,找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进行阅读欣赏?    (说明:此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回答,有同学认为修辞好,有学生认为有哲理性,亦有学生认为心理描写细腻。语言符合人物心理。具体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回答,角色朗读的合作方式来实现)    (三)合作探究    1、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如何处理你跟“小胖”之间的事情?如何面对“女同学”和她“妈妈”对你的态度?    2、如果你是“妈妈”,你如何处理“儿子”跟“小胖”的事情?又如何处理“儿子”给“小胖”赔钱这一件事情?    3、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你如何看待?(讲述令自己感动的故事并做评价)    (说明:以上问题的设计,从课本到学生自身现实的感悟出发,问题开放性大,言之成理即可。方法具体是分组分工合作探讨,答案要求真实而丰富多彩)    4、探讨本文的多样性主题?    (说明:经过以上对文本的角色感感悟并联系现实,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主题反映母爱,父母与小孩的代沟,商品社会两代人之间道德观念的冲突,钱可以让人屈服凡是真正敬佩的只有品德等等)    (四)作业    发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说明:广东教材入选篇目,进行教材资料的整合),并写周记“我很重要”的文章。(说明:拓展课外知识,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    1、回归文本    把握教材的个性特点和熟悉学生的情况,始终以文本出发,从把文本当典型的例子来分析,文本分析掌握学习方法并转化能力,积累基础知识。    2、超越传统    教学目标采用新课程标准下的三个维度,教学思路设计是“整体把握,细部分析”的传统设计,但吸纳新课程理念,细部上注意“设疑”的层次性,及“探究“问题的自主合作性。在自主体验中不忘记传统教学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能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flash导入切合学生的兴趣,问题设置一一呈现,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接受知识过程,实用而不花哨。    3、开放课堂    学生思维开放;过程开放,采用自主探究,角色朗读,分工合作等;学习内容开放,基于文本,对文本进行角色体验,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其他版本的教材拓展学生阅读,并做自我表达的开放作业。    4、注重体验    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设计思路,问题设置,及其教学方法上都是以学生的个体体验出发,鼓励学生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不会变形的金刚》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说,探究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2、掌握小说写人的基本特点。

  3、通过阅读挖掘自己的思考和领悟。

  【教学重点】

  1、掌握小说写人的基本特点。

  3、通过阅读挖掘自己的思考和领悟。

  【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小说,探究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2、通过阅读挖掘自己的思考和领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时候,大家或许都玩过变形金刚,一个变形金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那些有关童年,有关青春的回忆与梦想。在毕淑敏的笔下,会变形的金刚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会变形的金刚》。

  二、作家作品介绍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山东文登人。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XX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4卷等。《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中国台湾第xx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已》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奖。共发表作品200万字。国家一级作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同学朗读,并予以指导。

  如:妈妈在看到儿子的懂事时的感动;儿子在回答父亲“故意”还是“成心”时的害怕和慌乱等处都要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四、再读课文,内容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同学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感激地冲他笑笑”),写“我”和儿子在商场买变形金刚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又一天晚上”到“从小到大,儿子没挨过打”),写儿子的变形金刚被小胖弄坏了,而儿子又把一个小女孩的变形金刚弄坏了。

  第三部分(从“那是冬天里极冷的一日”到完),写“我”因儿子去向小胖要赔偿而打了他。

  2、第一部分中妈妈内心有何种矛盾,她是怎么解决的?

  明确:因为随着身体的衰老,近来“我”很感到寒冷,还有女人的爱美天性,因此想买毛线给自己织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而恰在此时,儿子看上了柜台里的变形金刚玩具。在反复权衡下,“我”忍痛割爱满足了儿子的渴望,给他买了一个最小号的变形金刚。

  3、身处贫寒,“我”买毛线的钱是哪来的?

  明确:是丈夫短期内戒了烟,“我”在饭菜里减少了肉量而省下来的。

  4、这么艰难的节省却为给儿子买玩具而放弃买毛线,这个妈妈是否太溺爱孩子了?

  明确:一种看法,因为儿子幼小的年纪就知道克制自己的物欲,这点很可爱,做妈妈的因感动而满足了儿子的愿望。这情有可原,不能算是溺爱。

  5、第二部分中再次出现的一个情节上的矛盾是什么?矛盾是怎么化解的?

  明确:儿子的同学小胖把变形金刚弄坏了,“我”把处理的权利留给儿子。儿子最终原谅了小胖。

  6、当儿子把一个女孩子的大号变形金刚弄坏并且决定向这个同学去道歉时,为何“我”如此紧张?

  明确:因为“我”了解这个同学的母亲可能不够宽容,如果儿子去了,那位母亲不肯原谅他,担心儿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7、儿子为何就断定那家人会原谅自己而勇敢地去用道歉解决问题?

  明确:因为儿子自己就是这样宽容地原谅了同学小胖的。

  8、 “我想用母亲温馨的心捻成毛线,为儿子织一间温暖的小屋,可惜我不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想竭力保护儿子,不让儿子纯洁的心灵受到任何伤害,但是这是“我”力所不及的,因为“我”只能给予儿子宽以待人的教育,不能限定社会上其他人的心灵。

  9、 “这世界上有许多像花布一样美丽的道理,却做不成衣服”是什么意思?

  明确:当“我”阻止儿子去向小胖索赔时,面对儿子的“为什么”,“我”无言以对。因为道理通畅,但现实中并不一定人人都按照道理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造成了道理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作者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含蓄地阐明这个无奈的事实。

  10、 “人有时飞快地迎着一个东西跑过去,其实是为了躲开它”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在极端恐惧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主动出击的行为,目的是尽快地摆脱这种恐惧心理。文中作者用这样的话语是为了烘托气氛,衬托出儿子面对爸爸的责备时的恐惧心理。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进一步分析内容(同桌交流)

  1、讨论:文中几次写到“我”吻儿子,为什么要吻儿子?

  明确:第一次是因为儿子的懂事,遏制自己对变形金刚的欲望。第二次是儿子宽容地原谅了把他的变形金刚弄坏的小胖。我因儿子的宽容而感动。

  2、讨论:当丈夫要打儿子时,“我”为何阻拦?之后“我”为何又亲手打了儿子?

  明确:因为“我”十分疼爱儿子,从没有打过他,当丈夫下狠手打儿子的时候,“我”出于做母亲的保护意识加以阻拦;但当“我”知道了儿子向小胖索赔时,“我”为儿子的不宽容而气愤,因为这证明了“我”以前对儿子进行的美好品德的教育付之东流了。

  3、讨论:为什么打完儿子“我”会肯定这不是最后一次?

  明确:因为随着儿子的年龄增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还会有许多不合乎道德标准的事情让他遇到。恐怕儿子还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到那时,“我”还是要对他进行教育,甚至惩罚。

  二、人物形象分析(小组探讨)

  你认为这一家三口身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1、儿子:是一个懂事、善良、而且有克制能力的好孩子。

  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述、行动及“我”的衬托写出儿子身上的这些特点的。

  如:在卖玩具的柜台前,儿子明明十分想要变形金刚,但却压制自己的欲望说不想要,可是身体却背叛了他的语言,转向变形金刚那一边。

  当“我”担心儿子会因为玩具而影响成绩时,儿子的克制能力让“我”欣慰。

  当小胖因为把儿子的变形金刚弄坏而道歉时,儿子宽容地原谅了他。

  当儿子受到女同学母亲严厉的指责后,因怕“我”伤心而让寒风把泪吹干,看出儿子的懂事。

  儿子送给“我”最喜欢的绿色毛线,看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一如母亲对孩子之爱的深刻和细腻。

  2、“我”是一个善良、宽厚、坚韧,心疼儿子而又不溺爱孩子的母亲。

  “我”可以为了懂事的儿子放弃筹划已久的买毛线的愿望,任凭寒风吹袭。

  “我”鼓励儿子的宽容行为,为此而骄傲。

  当儿子在现实和美德面前游移不定时,“我”尽量教育他应该保守善良。

  当儿子的行为违背了善良的准则时,“我”又严厉地惩罚了他。

  3、丈夫是一个能吃苦,爱妻子,爱儿子,但又有些粗暴鲁莽的人。

  他为给“我”买毛线而戒烟;为节省开支,满足儿子而尽量不吃肉;又为给“我”买棉靴而把戒烟的时间拉得更长。

  三、写作特点

  明确:情节生动,矛盾频生;

  写人物善用语言描写和对比;

  自然的叙述中融入了浓浓的亲情。

  四、布置作业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左的时候你将如何?就其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写一段3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