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教案

2022-03-10

⑸、整合研读成果
11个段落彼此有什么联系?
对11段内容作过以上一番揣摩、讨论后,对什么是洛阳牡丹?大概不会简单地认为“洛阳牡丹就是洛阳那个地方的牡丹花”吧。
诚然,这篇文章说明对象十分明确,但作者并不是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一般的分类说明,而是用被说明事物最为鲜明的特征——即“洛阳牡丹”的特殊性,作为立意之本。作者在对事物本身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材料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洛阳牡丹特殊性这个中心,融汇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形象与抽象、花卉与文学、花卉与生活、种花与赏花、此花与彼花等丰富素材于一炉,写成了这篇绝妙的说明文字。因此,文章虽短小,但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拓出的想象空间极为广阔,在研究学问与写作文章上给人的启发也极为丰富。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6)品读3、4段,并讨论
设置问题:
①“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说者认为“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而欧阳修甚以为不然。欧阳修以为,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即元气之病也,美恶鬲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意思是说,洛阳牡丹的特别好不是因为洛阳这个地方特别,而是由洛阳牡丹内在原因决定的,正如旁批所说的,绝世之美缘于其个性,得到非同寻常的表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答案:
        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就欧阳修这篇文章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③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与洛阳牡丹绝世之美的气质有哪些相合之处?
答案略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这种气质的折光?答案略
⑺拓展
①      讨论“思考练习”二: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思路提示:这个引子,就是要求在“名气”与“人们的喜爱、推崇”的关系上,在怎样看待一个人(或自己)的名气,名气属于个人的还是大家的,大家一旦讨厌了、名气还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上,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②      现实生活中你认为的“极品”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下作业。
⑴以“中正平和”与“个性”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⑵喜欢诗词的同学,可以积累关于牡丹的诗词,编辑起来,并附上自己的鉴赏文字,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⑶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卉,它的哪些个性吸引了你,模仿本文的第三个段落,写一篇文章,传到班级论坛上,以供交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