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瓦尔登湖

2022-01-11

  ──这是在晴天,作者坐在树桩上静观、感觉到的情景。虽是动景,却极显静谧;景物描写生动细致,又映现作者心境,物我互“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丰富体验。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培养语感,体会写景状物的深层意蕴及其精妙所在。示例只供开拓思路之用,不能成为答题标准模式。事实上学生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只要说出自己的品味感受就可以,不必寻求统一答案。
  参考答案:
  (略)。
  三、《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有条件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探究一下,这样一部远离人间烟火的作品,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而经久的魅力?
  设题意图:旨在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全书,并探究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至于探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果有学生读了,可以向同学介绍书的内容,甚至可以朗读部分精彩片段;有的学生没读,也可以查找一些介绍和评论的资料,讲给同学听;还有的同学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进行这些扩展阅读(读原著、读资料),则可以就这部书或者这篇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最重要的是过程,是参与;至于答案,不必求得统一。“课文研讨”中对这一问题已有一些说明,可供参考。
  
  四、教学建议
  一、品味欣赏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语言。
  精妙的写景状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参考“课文研讨”引导学生理解。
  “研讨与练习”一、二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揣摩语言题。揣摩本文语言,应以句子为单位;至于字词,是翻译过的,看不出原文的妙处。可以着重品味语句,通过语句扩展到全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其中许多比喻很精彩,不妨重点品味,提示学生想像其情境。
  二、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课文和全书的现实意义,是本文又一重要的教学任务。作者通过精彩的景物描写,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如果能领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意,已经达到教学的阶段性目标;还应有更高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就体现这一意图。这也是一种迁移拓展。
  三、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课时有限,难句甚多,不必全部解说。只能是示例性地品味一两例,然后让学生习得其方法,自行品味鉴赏。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