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论雅而不高》教案

2021-04-13

  高雅气质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举凡言行举止,一举手一投足,都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高雅的品质。 
  接着用一“但”字一转,“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于是有意给它们来个重新重合。”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但看生活现状”一个分句,我们应该知道,作者不是从历史的角度,而是从现实的角度去论述问题。“于是有意给它们来个重新组合”,这是一个承上启下句,把后面的内容也交待了。 
  第二部分(第2-6段),摆出实证,解决上一部分未解决的问题,即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的问题。 
  “不敢妄论,先看‘实证’。”单独一行,揭示将要说的内容,干脆、利索。“实证”即事实论证。一个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就要进行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等。“事实胜于雄辩”,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因此,使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教学设计>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作者深谙此道,用八个字点明下面是事实,请大家相信,请大家注意。 
  下面是分条列举,分条分析。 
  第一条是“硬与软‘两张皮’”。什么意思呢?单看这句话不太理解其包含的内容,作者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的。通过下面分析就会一目了然了。先摆出一些社会现象,是对比着举出的。“雅”的是超市自选,“雅”的是封闭式空调车,“雅”的是公寓楼单元房,“雅”的是出行乘自家轿车。“不雅”的是自选超市,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不雅”的是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不雅”的是公寓楼内,大吼大叫;“不雅”的是出行轿车,一路车笛长啸。在这里“雅”与“高”分离了,作者用一简短的话分析其实质:四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体现我们物质文明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我们精神文明的软件建设还是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 
  第二条是“表与里‘两张皮’”。什么意思呢?单看这句话还是不太理解,作者仍是用的比喻。和第一条不同的是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了“两张皮”的意思:“并非不雅,但雅在浅表,或谓浮雅。”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接着摆现象: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遮口剔牙,却烟雾喷人;雅兴高歌,却出粗口。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暴露无遗,也就是表里“两张皮”。归纳起来,就是“雅而不高”,就是人们的修养、素质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什么原因呢?缺乏学识修养,但又自以为是。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名联,出于明代才人解缙之口。解缙(1369-1415),明朝洪武年间进士、学者、文学家,因年少颖异,颇受朱元璋器重。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初冬的一天,在南京举行的某朝臣的寿宴上,不学无术、骄悍跋扈的锦衣卫帅纪纲也假充文雅,胡诌对联,引得刚正耿直的著名才子解缙不满,他走到纪纲面前说:“解某不才,也出一联向大人请教。”说罢便念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纪纲想了半天始终续不上下联。解缙便笑道:“我看大人是懒得对,我还是来续下联吧。”接着就把下联念出来了。话音一落,顿时满堂哄笑。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