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教案

2021-02-07

《淝水之战》 教案

教学目的
    一、结合历史材料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二、积累文言词语;
    三、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引导分析战争胜败的主客观原因。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大家一定还记得,这里的“王”指的是王导家族琅琊王氏(王羲之家)和谢安陈郡谢氏,此二人都是晋代的名相。
    谢安是当时的美男子,他的小儿子谢琰,从小就“美风姿”,琰的第三个儿子谢混长大后“风华江左第一”,是那个时期江南第一美男子,诗也写的好。清华大学的校名“清华”二字就出自他的诗句“水木湛清华”。因而谢家的后代被称为“芝兰玉树”,这个成语后用做对别人子弟的美称。
    谢安不仅仅是风姿俊郎,他还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让我们通过课文更多的了解他。
    二、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重点掌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负责编纂,书名意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三、诵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讨论,写出前秦和东晋交战双方的人物表。
    (教师可以制作powerpoint,如下图所示,逐项单击显示,以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
    四、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第二课时
    一、检查、总结作业
    (一)通假字
    1.年二十已下“已”通“以”
    2.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通“娴”,熟悉,精通
    3.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阙”通“缺”,缺少
    4.帅精兵五千趣洛涧“趣”通“趋”,奔向
    5.秦军逼水而陈“陈”通“阵”,列阵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名词作动词
    2、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3、栅淮以遏秦兵
    4、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
    5、使不得上
    6、时方与客围棋
    使动用法
    7、若败其前锋使……失败
    8、欲不战以老秦师使……疲惫
    9、击成,大破之使……失败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