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
2020-03-13●教学用具
相关资料讲义
布置学生预习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开头至“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并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填写。
2.理解文中引用语句的含义,解决重点字词。
3.理清结构层次。
(本文论述的是比较专门化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时间跨度大,让学生预习,了解大概,既能节省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4.课前提供一些古代小说的书目和文章篇目(可视学生读书的背景情况而定),让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写成微型报告,在课堂上交流。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吴组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篇文学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的评论对象是我国古代小说,与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相比,这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因为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国古代小说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上下数千年。范围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多种小说样式,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凭借深厚的语言修养,精练而恰当地表述了自己从长期研究中获得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规律。全文共16个自然段,以“发展”与“规律”为界分作两大部分。“发展”以时间演进为线逐步展开,每一阶段均把握特征,重点介绍;“规律”按主次排列,逐点阐明。加上语言洗练、简要,因此篇章不长,容量巨大;内涵丰富,框架明晰。
下面我想联系课外阅读的情况,请大家来谈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把学生列举的作品一一写在黑板上):《西游记》《水浒传》《镜花缘》《西厢记》《七侠五义》《红楼梦》《三国志》《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老人与海》《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老师不需马上纠正,照样抄在黑板上,留待下面处理)
师: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的作品,说明大家在课外看了很多书,阅读面很广泛,非常好。但是,在你们列举的作品中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明确:《老人与海》不是中国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西厢记》是戏剧,不是小说。《三国志》,它不是小说,是历史著作。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则不是。那么,你能说说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有什么区别吗?(是关键,要重点问)
[弄清文学和历史著作的区别,才能理解课文所论的小说前后期的发展,它是本文的一个关键。学生把《三国志》误认为小说,这给老师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应该抓住不放,深入追问]
二、整体初读,直逼课文的重点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
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
填表:
3.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提示:四条规律,即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对每一条规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