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教案
2020-02-24②、“生命不是只要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明确;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直白而富有哲理韵味。
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悟吗?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四人小组间互相的述说、讨论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学生自由讨论)
③、“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明确: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用我们日常的话说,就是“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唯有经历过苦难、挫折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精彩的。
4、重点分析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那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确: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描写内容的时空跨越大。
空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重庆乐山写到故乡,又写到美国东岸慰冰湖,超越时空的记叙;时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中年写到童年,从晚年又写到青年。
“神聚”聚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诸多材料无一不受这一“感悟”或隐或现的统制,全部材料皆围绕此中心而写。
(2)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
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只有快乐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实的人生。
从全文看,文章以《霞》为题,要三大妙处:一.“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霞”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三.“霞”象征着人生的精神、幸福和快乐。
5、写法探究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具体而抽象。作者由霞的感悟揭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由具体而抽象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避免了说教,更易感染人。
(三)音乐鉴赏,深化理解
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体会本文的深刻含义,并畅谈自己的学习后感。
(四)迁移活动
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并尝试写成一段短话。(也可以自选题材)
1. 灯光—— 4. 白色——
2. 绿色—— 5. 彩虹——
3. 红色—— 6。粉笔——
十、 板书设计
霞
冰心
云彩
自然的霞 璀璨
云翳 托
物 人生的精神
霞 言 幸福和快乐
快乐 志
人生感悟 精彩
痛苦
十一、 教学后记
虽然是第一节课,但是由于本人准备充分,学生课前有预习,所以这节课效果很好。主要优点有:1、能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章,并畅谈自己喜欢的句子,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使用照片、音乐的辅导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3、引导、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方法——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4、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学生通过拓展活动,既牢固本课的知识,又训练了写作能力。不足在于:缺乏经验,对时间把握不好,因此让学生朗读、讨论的时间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锻炼、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