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2020-02-17

“我要给你们以晨星!”能够说这样话的人也是有福的了。   
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说一句这样的话呢?                                                                     
1、根据文意对标题“生命”的正确理解是(d )。
a、批评“不认识的朋友”对生命的轻视。
b、赞美生命的可贵。
c、作品使人轻生,作者对此感到后悔。
d、赞美生命,揭露黑暗的社会使普通人的生命难以维持。
2、“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作者似乎看见了什么景象?
现实生活的悲惨使“眼前生命的繁荣”变得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悲惨的现实生活.
3、对“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的正确理解应是(b )。
a、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最终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毫不相干。
b、丑恶的现实生活将我美好的愿望摧残了,所以生活只能以它悲惨的真实面目出现在作品中。
 c、丑恶的现实生活摧毁了我的美好的愿望,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是虚假的。
 d、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了,所以我只能写一些看了令人想去自杀的作品。
4、文中朋友家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a)。
a、反衬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b.表现了朋友家环境的优越
c、表现作者喜爱这种环境
d.在极力渲染社会的黑暗
5、根据巴金的创作道路,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选用理解正确的一项。(d ) 
 a.为自己不能向别人许愿而惭愧。
 b.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可以向别人许愿的人的决心。
 c.作者的确不知自己何时能成为一个向别人许愿的人。
 d.作者不会许愿,但他以自己的作品,揭露社会,使人们认清它的黑暗、腐朽,从而起来推翻它。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第四节;完成《创新设计》43页“达标学案”。
2.预习新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