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2020-02-172、 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3、 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在伦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发粗手的工人来往徘徊,或是顺街疾走。②到处想找点小机会可以弄到这一天买面包的便士。③我遇到的不止一次了。④他们搭讪着同你说话,给你引路,末后要讨几个。⑤其实比起那些站在小饭馆门外手托火柴等着施舍的乞人尤为难过。⑥因为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业者,有很好的体力,也有工作的经验与技能,他们还不肯作一个社会上的废人,向人前乞求,也不同残废者只望着别人的同情,然而他们拿什么去吃饭呢?⑦他们有精力,有技能,有历练的头脑与两手,却不能凭空去拿面包。
1、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个自然段,较合理的分法应是(d)。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对上文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d)。
a.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者的悲惨境遇。
b.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受压迫、受剥削者的痛苦生活。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欺压和盘剥。
d.通过对失业者悲惨遭遇的介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五、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27页第二、三段
2.选择文中一些议论性语句思考其含义。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悼念刘和珍,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继续战斗者。
2、全文开头点出追悼大会的日子,先按“民国”纪年,再补充时间内容,有何用意?
参见《创新设计》42页。
3、默写 :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②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
(一) 理清局部思路:第2节
1、 集体诵读
2、 思考讨论: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句 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这样来表述: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