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2020-01-27
4、《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山水的情况,然后重点写始得西山宴游的情况。写西山,突出了他形势高峻、气象雄远的特点。作者寄情于景,把自己的身世早育、思想情感与山水结合起来,表现了他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 写作特点:(1)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2)以群山衬托西山的描写手法,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3)语言上,句式多变,语言精练。 5、《寂寞》:文章1--6段主要是平白的叙述语言,静静地将作者的“寂寞”描述出来,第7、8两段则在前面平铺直叙的基础上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对大自然热切的礼赞。 写作特点:(1)描写景物细致入微;(2)心理刻画细腻、传神。 6、《像山那样思考》:作者从一声寻常的“狼的嗥叫”写起,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哲理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提倡人类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嚎的特写。接下来的一段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嚎的反应。第4至9段讲述狼被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二) 重点语句赏析 a、理解下列句子(例) 1、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2、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从自然的角度来说,瓦尔登湖始终独处于这片森林中,大自然是寂寞的,瓦尔登湖也是寂寞的,而“我”基于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的认识,把自己作为大自然的一员,自由来去,平等视物,就明显感到最富于自然性的才是最人性的,于是可以感到有许多“同类”,许多“伴侣”,因而并不寂寞,更不必瓦尔登湖寂寞。) 3、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浆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这组排比句出现在对景物的充分描写之后,深切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看成大自然的普通一员,消除了自己作为人类的优越性之后的感受。这是对大自然的爱,也是对自然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追求,更是对自然的尊重,是一曲人与自然相融的赞歌。)b、翻译下列句子(例)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2、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萧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4、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5、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森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每日带着随从登上高山,进入密林,走进弯弯曲曲的溪流,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怪形岩石的地方,不论多么远,没有我们不到的。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