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投影⑿:
除了第一点,由于未曾联系 到结尾语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两点概括,应该是正确的。有同学要问,一篇文章,怎么会有几个主题呢?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都是多主题、多寓意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主 题多元化(板书)。
13、投影⒀:
[启发]
而且,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的分析自始至终是扣住作品本身的,几乎没有考虑联系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就没有提及孙犁先生写作本文时的背景材料。我们把这种只重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不考虑作品之外因素的阅读,称为主观性阅读(投影),而把那种既考虑作品又特别注重作品写作背景因素的阅读叫做实证性阅读(投影)。
我们已 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主观性阅读,大家一定有兴趣乘胜前进,再作一次实证性阅读的旅行。请看孙犁先生写作本文的有关背景材料。
14、投影⒁:作者肖像
15、投影⒂:关于作者
16、投影⒃:《黄鹂》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60年前后,其时孙犁 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17、投影⒄:
他在后来的《说赵树理》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18、投影⒅:
他在《文虑》一文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松’,人对人越来越‘宽容’,创作越来越‘自由’,周围的呼声越高,我却对写东西越来越感到困难,没有意思,甚至有些厌倦了。”
19、投影⒆:
大家联系文章的整体描写和议论再来看看,文章还应该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交流回答:呼唤为作家等一切人才(人)的成长、发展创设安全、平和、自由的环境,以使他们充分尽情地展示其全部的聪明才智。
稍作小结,点一点这种环境从哪里来。
20、投影⒇:
主题概括比较:
(1)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呼唤为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 物创设与之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4)呼唤为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设安 定、平和、自由的环境。
21、投影21:
读了本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根据今天的阅读活动,请你谈谈自己的 体会。
[教师总结]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阅读是一项充满个性色彩充满创意的心智活动。不同的作品,我们自然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也同样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这就启发我们,遵循科学的阅读规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聚精会神地读进文章中去,思考揣摩、体味感悟,就一定会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长此以往,就定会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欣赏、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