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案

2020-01-23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六、写作特点
1、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七、归纳全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模拟试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填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_____ ,始终 ______。这首词写于12XX年。当时,宰相韩侘胄要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词人既______,又______。在登上镇江东北______时,_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 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  (    )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

a. 人道寄奴曾住。(  )           b.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

c. 俱会大道口。(    )           d. 执手分道去。(    )

(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

a. 望中犹记。(    )                     b. 不久望君来。(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