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案及随堂自测
2019-11-25
小路(第 2 节)——荷塘(第 4 节)——月色(第 5 节)——荷塘周围的树(第 6 节) 漫步——思索(线索)(板书) (二)讲读第 2 节: 文章先写去荷塘必经的小路。提问:这条小路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作者抓住了小路的曲折、幽僻,多树的特点(板书),这三者中,幽僻是主要的特点。曲折与多树是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小路沿荷池而筑,随荷池弯曲,呈曲折之态。多树则蓊蓊郁郁,更显幽深僻静。 文章用了对比的方式,衬托出月下小路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和今天的淡月比,写出景色朦胧,富有诗意,第一次把“月色”点了出来。 (三)讲读第 3 节: 提问:这一节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请学生把“象今晚上,……现在都可不理”这段话划出来。这是作者感受的具体内容。作者感到在这种幽僻的坏境之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可以不做违心的事,不说违心的话,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进一步点明了夜游的原因。 (四)讲读第 4 节: 背诵课文第四段,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有何特点? 先总写荷塘,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 (2)鉴赏景物特色及语言技巧 荷塘 曲曲折折 用叠词,突出广度 荷叶 田田 用叠词,突出密度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圆的风姿 荷花 袅娜,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 羞涩,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 明珠,比喻,晶莹剔透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星星,比喻,忽明忽暗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美人,比喻,纤尘不染的美质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扩大意境,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 荷波 闪电,比喻,突出快速 凝碧,以静写动 流水 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