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2019-11-06

五、具体研习课文(思考讨论问题)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4、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员烦令扰民的?
   5、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手法。
      明确: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孽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六、板书设计
①         总括                分述
                       1、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3、顺其自然(议论)                对比映衬
                       4、他植者违返(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②             1、介绍人物身世
               2、引出种树行家
               3、畅谈种树经验
               4、官府繁政扰民
               5、问者意外收获
七、总结
以寓言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