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2019-06-20

第二段: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
第三段: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第四段:(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有一天)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第五段:(我不知道)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不知道)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第七段: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我便清楚(知道)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第八段:但我却不知道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第九段: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4) 文章最后一段的“家园”如何理解?
注:双重含义—具体家园,精神家园
4:评点交流
注1:学生先朗读评点的句子或段落后评点;提示学生认真听并记录他人精彩的评点
注2:评点:感受—心得—理解—评价—质疑—创造
参考关键句评点:
(1)我走的时候,还不懂得珍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
明确:随便一词表现出了作者因为年少无知,对证据采取轻慢之举,表示出不懂珍惜的随意性,也表现了自己的懊悔,而许多事理总是要经过人生历练和心灵思考才明白,等到明白时,时间的流水已经带走了许多东西,所以人生常常会有遗憾。文章开篇是站在今天对昨天的假设,不珍惜突出了下文寻找证据之苦。
(2)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明确:用拟人的手法与“曾经拥有的事物”对话,表达了深深的眷恋、懊恼与伤感。因为故乡是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故乡的旧物,不管它今后是否有用,也不管人是不是永远与它相伴,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
(3)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明确: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
(4)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明确:人是喜欢怀旧的,人们往往会怀念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些就隐含在“曾经的生活”当中的。如果曾经的生活不能证明,人就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人的生活需要物来证明,物又因人才有意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5) 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明确:个人内心的生存即精神世界同样需要证明,留存的过去的事物可以证实以往的生活,但是仅有这些客观的事物,一个人的精神经历和情感依然没有见证,那么就会产生虚空感和漂泊感,就会“精神流浪”。而要见证内心的生存,就要靠精神层面的证据,比如脑中的记忆和情感。
(6)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明确:这一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主题的升华。这句话设想了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性,从日常性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