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2019-05-31

(2)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意义: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是怎样看待和怎样做的?
首先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其次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 “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
再次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
这一过程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发现作者的基本科学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例如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在其中不可缺少的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总结:童年的两件趣事之所以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是因为作者在这其中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培养和锻炼。它们是:
好奇心、想象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现在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总结一下他的成长历程吧!(板书)
童年                        青年                  (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               (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自由讨论:在这些能力、精神和态度中,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你最缺乏的是哪种能力?哪种精神或哪种态度?除此之外,你还有补充吗?
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