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凸显个性》教案
2019-05-15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学生讨论本文写人的方法。
师总结要点:本文朴实之中却蕴含了真情。本文作者想再三强调的是什么呢?是父亲深沉的、不显山露水的爱。为此,作者写了多个事例,如“偷糖”、“受伤”、“生日”、“拍照”、“学车”、“家信”、“电话”、“结婚”等一系列生活琐事,作者没有采用一般人对父爱的正面歌颂的写法,而是在琐事中用看似有些抱怨的笔调来写父亲的爱。写的这些事,多是多,但却未必散,仔细读,文章自有它的纲目在。文章最后一句很重要,“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师:这种写法我们叫它“多管齐下”(投影或板书)。多管齐下有两种,一种是像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分别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表现人物个性;第二种是对一项特征进行不断的强化。本文属于后一种。
师:还有什么方法?本文有没有体现?
师提示:如《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 “摸出九文大钱”
细微之处最能展现人物的风貌,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即,细节描写(微处动情)(投影或板书)
师生共同找出本文的细节。
如:“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这既是一个事例,也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父亲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他想表达对儿子的关心与爱,却不习惯直白的表达,正好反映出父亲之爱是含蓄而又深沉的。
四、动手实践
写一个片断,两三百个字,写班级的一个同学或者老师,不能出现名字,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写的是谁。
五、课堂讨论(若时间不够,可作为课后作业)
阿 荣
谢奕韬
开学过来,听同学说阿荣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
阿荣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次看电视散文,听到电视里的人深情的说着“阿隆走了,留下了他的芦笙。”“隆”和“荣”音很近,于是我们便叫他阿荣。
听阿荣的课是最舒服也是我们最投入的时候。他的课文只讲那么十分钟,剩下的时间,便和我们海阔天空的侃。期中考试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年段里是垫底的,为此,我们的班主任颇有微词。可阿荣并不在乎,用他的话来说,“别急,别急,语文急不来,看以后!”
阿荣的文采很好,时常发表文章,有时还拿上几篇到班级里来“献一下宝”。这时我们总免不了要问他拿了多少稿费,他也免不了要说出一个让我们心动的数字,我们当然也免不了要他请我们“嘬”一顿。可每到这时,他总是一笑了之,于是我们就开始骂他,“小气,抠门,怪不得头发这么少,原来每天都想着怎么攒钱,头发就这么被愁掉了”。
阿荣很少谈自己的家事,可有一次不知怎的触动了他的思家之情,竟然激动的连课文都不讲了,便开始谈他夫人的创业史。一开始讲的并不是很精彩,大家听的也不是很认真,可当他讲到他夫人现在开了家饭店,而且是颇有声名时,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个个眼中放出奇异的光,仿佛是饿了三天的老鼠看见了一块面包,短暂的可怕的停顿之后,教室里立刻闹成一团,拍桌声、砸书声、叫喊声,声声入耳;桌子在颤抖、窗户在颤抖、教室在颤抖、阿荣也在颤抖,“去嘬一顿!”这是人耳唯一能分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