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

2019-05-14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媒体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吗?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吗?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吗?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字音晕眩(xuàn)  颤(zhàn)栗   踝(huái)  诞(dàn)生  夙(sù)望    漩(xuán)涡   椭(tuǒ)圆    璀璨(cuǐ càn)气势磅礴(páng bó) 闪烁(shuò) 高耸(sǒng)  碧波荡漾(yàng)2.字形3.词义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气势磅礴:气势盛大。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三、走近作者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卡尔·萨根博士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普大师,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他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奖励。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色》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XX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数以十亿记的星球》等等。⊙激发疑惑,导人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检查字音字形。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㈠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