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

2019-04-08

5.师:读《述而》十六分析其中“非义不取”和“安贫乐道”的思想。
生:作为人,对富贵钱财的态度应该是:可以追求,但不能以自己的信仰和节操去换取。这就是孔子多次强调的“非义不取”。苏轼也有名言:“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不义之财应视如浮云,浮云虽空,或可为大自然增一景;不义之财,越重则日后所受惩罚越烈,这是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了的。
生: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6.生:老师,在《季氏》十一中我们应如何理解有关人的道德修养这一问题?
师:本章讲修养的程度。孔子认为愿意学习向善,不愿接触坏人的人,这种人是有的。另一种人是以隐居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就是一辈子不想出来做官,合自己的意志行事,走仁义的路,这种人,孔子说只听到过,没有见到过。可见后者比前者的修养要高一个层次。
生:因为对于善恶,一般人都有起码的是非之心,这也是有能够进一步修养的基础。如果在以隐居保持自身的高洁的基础上,能“行义以达其道”,其道德修养的程度就更高了。有这种修养的人,在当时恐怕只有孔子和颜渊了吧!孔子对颜渊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