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的内容,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汉字书法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能被称为“书圣”的,则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全篇字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同时,《兰亭集序》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二、明确目标
三、背景、解题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情感)
会( )稽 癸 ( )丑 修禊( ) 流觞( )曲水
彭殇( ) 激湍( ) 形骸( ) 趣( )舍万殊
游目骋( )怀 若合一契( )
2.学生个读,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3.默读全文。要求: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
五、自主探究
(一)记叙兰亭盛况
1.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析: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析: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看到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