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三、德育渗透目标
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感受力。
学法指导
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2.与同是写景记游的《赤壁赋》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文在内容与记游方式方面的不同。《赤壁赋》写二三文人雅士的月夜之游;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诗人独自新赏寒山月夜的美景及“当待春中”一段悬想春景。《赤壁赋》是一次夜游赤壁的记录,以时间为序;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信步游览所见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
3.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此外,文句的翻译复述、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3.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
二、整体感知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进,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宫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秀才是唐人对士子的一种泛称。
通读全文,重点体会寒山月夜和“当待春中”悬想美景的描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作品的高度评价,那么,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2.解题
(1)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工诗善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有《王右丞集》。
(2)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进,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宫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