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堂实录
2019-03-01
一生: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一种意境中去了。师:对,老师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老师力图造成一种氛围,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书:形象的语言描述)仅靠语言吗?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一生:还有老师的语调、表情。一生:再加上动作。师:语调、表情怎么样?动作又怎么样?生:语调低沉、忧伤。生:朗诵到“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你有一个动作,你端起杯来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师:对,语言,语调,表情,动作,(板书:语言 语调 表情 动作 )这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生:还有,音乐的烘托。师:对,还有音乐的烘托,这也是很重要的。(板书:音乐)诸般因素综合到一块,就形成了一种境界,文学上叫做--生:意境。 师:什么“意境”呢?生: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 师:实际上,老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再加上音乐,这就是一种“暗示”,同学们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暗示”,不自觉中启动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觉中调动了自我的想象。因而也就进入了老师所设定的(实际是杜甫的语言所设定的)特定情境。(板书:不自觉)所有这些语言、语调、表情、动作、音乐,都可以叫什么呢?这些都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生:感性的。师:感性的表现。(板书:感性的表现)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现。我们就以这两条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去。师: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生:六种。风、天、猿、渚、沙、鸟。师: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生: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师: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生:凝炼。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一生: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师:身体的,还是心灵的?生: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生:心寒。生: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生: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一生:我想,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一生:我觉得,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师:同学们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生:不是,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有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一生: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的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师: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生: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一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