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买水
2019-02-16(原载《中国青年报》)
阅读提示:张聿温是位军旅杂文家,其杂文创作十多年来十分活跃,已有几本杂文集问世。为了创新,他在形式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请教赵树理》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这种形式看来有点荒诞。去“请教”的一行5人,都是赵树理1943年5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属于作家悉心创造的艺术形象;被“请教”的作家,在“文革”中因受“四人帮”的反动路线残酷迫害,早于1970年不幸在太原逝世。杂文作者靠着丰富的想象,穿越了时空、阴阳及真人和艺术形象的诸多界限,巧妙地让他们相谈于一堂,别有一番情趣。
小说中的5个人物相伴造访小说作家,赵树理“连忙热情地让座、倒茶,并询问他们为何而来”,其言行举止彬彬有礼,不愧为人们爱戴的作家。来访者说起话来虽然“不无质问揶揄的味道”,却也都合乎人物各自的身份,如对被访者的称呼,就有“赵作家”“赵干部”“赵树理”和“老赵同志”四种,其“请教”的内容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皆符合角色思想发展的轨迹。如二诸葛、三仙姑,在小说中都是思想落后的人物,他们“请教”时,在勉强承认自己当年的缺点的同时,对照现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不良风气,振振有词地竭力为自己辩护;当年被人民法院判了XX年徒刑的金旺,竟用现今生活中个别比他“更凶”的违法乱纪的干部没有全被惩处而指责赵树理“制造了一起冤案”;小说中先进人物小芹、小二黑面对现实也都向赵树理发出了质问:小芹说,“都解放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仅“还有逼亲、换亲、买卖婚姻这类丑事”,而且还有“卖淫”“三陪”这些令人恶心的事。小二黑由于当年被金旺兄弟非法捆绑批斗过,对民主和法制问题特别敏感,质问狂称“老子就是法”的“现今个别人”比昔日的金旺兄弟还“横”,其政策水平何以比过去的干部“降低”了。
如此种种“质问”,所揭露的我们现实生活中诸多丑恶现象,虽属司空见惯鲜有新意,但因均出自读者熟悉的艺术形象之口,使杂文平添了一些鲜明的形象性和浓浓的趣味性,促使读者做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深化了作品的立意。面对小说人物诸多的“请教”,受到“质问揶揄”的赵树理该如何答对呢?大概作者认为任何回答都是多余的,便让他保持沉默,不置一词,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这样的结尾是高明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高中版),元惠评点〕
2.荐读凡夫的寓言《瘸蝉》。
瘸 蝉
凡 夫
一场大雨过后,孩子们抠开湿地上的小洞,把手指伸进去。蛰居在小洞中的蝉的幼虫不知是计,张开前爪,把手指紧紧抱住。结果,便被孩子们拖出来,放进了知了笼中。
蝉的幼虫身上裹着一层角质的铠甲,就像一团黄泥,在笼中笨拙地爬行着。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这可真是一个谜!
苏格拉底同孩子们商量,请他们把知了笼交给他,让他保管一夜,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还给他们。
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蝉蜕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候在知了笼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