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

2018-11-22

         警察、法庭等
         政治、法律、         上层           人;劳动对象;
意识形态  道德、社会科学       建筑           劳动工具
         艺术、宗教等
       
其次,了解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这个“规律”。(先讨论,再打幻灯片)
    我们平时是怎样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来说的。)
    这里,恩格斯所说的规律为什么与我们所理解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同?
    恩格斯据所说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的规律,就好比水流动的规律是“水往低处流”;而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就好比“沅水流入长江,长江流入东海。”内在的规律是动因,外在的形式是结果 。
    [小结]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试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内容是何等的丰富啊!然而,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的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2、分析第4自然段。
  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批评家(指哪些人)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第6段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革命的力量”?
      对破折号的理解
      对马克思“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的理解。
4、分析第7段
          (所以如此,)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2 句语法分析。
           第4 句省略成分补充;理解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列那么多的报刊名,并于报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年代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
5、分析第8段   
           说出“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句话的作用。
           理解本段最后一句的含义。
三、小结
1、总结课文特点
   思路与结构:严密的逻辑性;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