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
①制胎(2—3)
②掐丝(4—9)
③点蓝(10—13)
④烧蓝(14)
⑤打磨(15)
⑥镀金(16)
⒉.小结:强调景泰蓝的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操作的特点(17)
二、研习新课:
⒈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回答此题,要求学生先简要说出每道工序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说明操作步骤,然后找出说明方法。
要求回答:
⑴制胎:先说明用红铜作原材料及原因,再以“圆盘子”、“比较大的花瓶”及“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盒之类”为例,介绍了“设计”、“尽打”、“圈”、“重叠”、“接合”等操作步骤,最后又以“铜器作”作比喻加以证明。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举例(典型举例及一般泛举结合)、比喻的说明方法。
⑵掐丝:先给“掐丝”下定义,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粘丝的步骤——“剪”、“夹”、“蘸”、“粘”。再以“刺绣”作喻并进行比较,说明工作的精细。接着介绍了景泰蓝器物“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图答的线条“一般是繁笔”及其道理以及以“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为例,说明其用工之多,并与“刺绣、刻丝、象牙雕刻”作比较,突出其制作“细密”的特点,再与粘丝相衔接,介绍烧焊——“喷水”、“拌和”、“筛”、“烧”和清洗——“煮”、“洗”的步骤。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⑶点蓝:先介绍什么是“点蓝”以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再介绍点蓝所用的色料,并分类说明色料“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而颜色各异。然后介绍点蓝的步骤——“捣碎研细”、“筛”、“吸”、“和着水”、“舀”、“填”、“烧”、再“填”、再“烧”。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诠释、比较(“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类)、分类、比喻(“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挖耳似的”)等说明方法。
⑷烧蓝:简单地介绍了设施、燃料、过程及时间。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像烧得正旺的煤”)。
⑸打磨:简单介绍了打磨的三道工序及所用材料。主要采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所谓平整……”、“目的在使成品……旁的木炭都不成。”
⑹镀金:只说明了镀金的部位及方法——“电镀”。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在介绍景泰蓝的制作时,综合运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分类等多种说明方法。
补充归纳:⑴像“比喻”等,在记叙文中的应用属于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清晰,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多为论证方法,可以使道理浅显易懂,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用在说明文中,是说明方法(或叫“打比方”),可以把事物或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具体,使人有明了、透彻的了解。
⑵下定义和诠释的区别:下定义是严格确切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适用范围(外延)。如,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的解释、说明。如,文学是艺术或文学是语言艺术等。
⒉重点语段研读:
课文第6段(“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到“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有的同学将此段说明对象概括为“掐丝这道工序的特点。”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此段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一句是全段核心句子,说明的是掐丝工序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一般是繁笔的特点,后面的文字也是围绕这一点进行讲解的,因此这一段的说明对象应该是掐丝时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多为繁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