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还有,清冈卓行的美学理论中还体现着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第四十五章)意思是说,最极致的完整,看上去却像是残缺不全的,但它的意义却是最为正确和生气勃勃的;而最极致的充实完满,看上去却像是空虚欠然,然而它的内涵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表面上看,维纳斯雕像痛失了两条美丽的臂膊,她是残缺而不完整的,但从“有无相生”的辩证角度看,她“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也就是清冈卓行所说的那种“无比神妙的整体美”。但请注意,这种“有无”“成缺”“盈冲”之间的转换,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或是生而就有的,而是要通过人的积极能动的辩证思维才能产生。《道德经》 中又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第十一章)意思是说,人们用三十根车辐支撑一只空心的车轮,正因为它是一只中空的圆,所以才具有了车轮的作用和意义;人们用双手将土和成泥做成空心的陶器,正因为陶器中间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这才使它们具有了器皿的功用和价值;人们在墙壁上凿开窟窿当做门和窗,正因为门窗中间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它们才具有了实际上的用途和意义。换言之,这种由“特殊转向普通”的“飞跃”,由“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追求”,是要经过人们理性思维非凡的幻想和创造才能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强调的,依然是人对世界规律认识上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从美学意义上说,东西方,从数千年前的华夏古国到20世纪先进的西方世界,在对于美学规律的认识上,是完全一致的。而这尊断臂维纳斯雕像,倒真正成了跨越时空、民族和国度的人类文化认同的美好象征。
(节选自《中学语文教学》XX年第2期)
三、类文荐读
完美的错误
高林瑜
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之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善良温柔的;一扇写着:不太善良温柔的。那人推开“善良温柔”的门。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有钱的,另一扇写着:不太有钱的。男人推开“有钱的”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推开过美丽、年轻、善良温柔、有钱、忠诚、勤劳、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有幽默感等九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个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了。这时已没有再美的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姻介绍所的后门。
这个幽默的故事并不只是讲婚姻的,也是讲人生的追求。在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完美只能是一种憧憬,一个向往;只能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和体验,其实,广袤的宇宙,浩渺的大海,燃烧的红叶,熊熊的火焰,呼啸的风,寂静的夜,耀眼的闪电,轰响的雷鸣,绚丽的云彩,丰饶的田园,……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种完美。还有童贞的孩子,热情的青年,沉稳的中年人,慈祥的老人,他们又都是人类的一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