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
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
追问:为什么 “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这个问题指向第四节开头“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带领学生读这一节,想想他怀疑什么?
5、我们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寻找过过去生活的证据?
原因:人喜欢怀旧。
6、人为什么喜欢怀旧?
人为什么喜欢怀旧?因为人是有时间感的动物,
他知道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知道什么叫历史。
曾经经历的物之所以常常是人怀念的对象,说穿了,怀念的并不是物本身,
而是怀念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自己过去的时间与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这其中,故乡显然具有特别的份量。否定了或忽视了这曾经之物,
必然意味着对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的怀疑。
7、 他有没有找到今生今世的证据?
这个问题是解读文本的第5,6节。先让学生读
8、 没有了“今生今世的证据”,结果会怎样?
(文本的第9节)
当故乡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印记不复存在时,他的生命,他的历史也就成了一片虚空,
他没有“根”,也就没有了寄托与归宿,没有了通向未来的方向,
他的“回家”,只能是走向“虚无”。
9、总结: 曾经的生活会需要证明
曾经的生活没有了见证
家园废失,人走向虚无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但是它跟一般的乡思作品明显不同。
如果说许多乡思作品是在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话,
那么《今生今世的证据》则是越过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
总之,刘亮程在追寻故乡对于人生的意义 。
我们的肉体可以跟随时间身不由己地进入现代,
而精神和心灵却有它自己的栖居年代。心灵总是落后与古老的。
我们之所以相信和着乃心灵,正是由于它的落后与古老。
现代生活只是一段躯体生活,当它成为“过去”时,心灵才可能缓缓地到达这里。
10、学生评点:
留下生命阅读的证据
11、结束语
人确实无法选择生活,却可以选择记忆……
已经消逝的人、事和物,我们可以凭借记忆把它们重新唤回,
用文字符号向它们招魂,把它们从过去的时光中带回到眼前,
变为活生生的、当下的存在,重新建构我们与这些人、事和物的关系。
——刘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