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二:再没有比懂得死亡的真实更能强化生命的了。只有真正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的珍贵才真正显示出来,才会认识到人不会有永远过不完的明天,才能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充分享受生命,追求做人的自在与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去之期来时,才不会有那么多不瞑目的遗憾。以豪迈坦然的心境,像再也无力拿起猎枪的爱斯基摩老人那样,悲壮地自沉于万古不化的冰海之中,走向生命的彼岸。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求活是每个个体生命的自然本能,对生的渴求,也源于对死的恐惧,回避思考生死是消极的人生。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知死不是死,恰恰是生,对死的思考,是对生的关注。哲学家的生死观是生与死齐,死是发展,是生的方式的最高总结,是回归大自然的最悲壮行动。
观点三: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充分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做适当的点拨与评价。
五、结束语
通过学习这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让生命更加充盈!
六、作业
⒈请精心领悟、摘抄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⒉以“热爱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文体不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