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你认为这一部分哪几个动词用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提示: “盯”、“跳”、“钻”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初次见面时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态。
(2)想一想:“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句话表现了妻子怎样的个性特点?
提示:这一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子作为农村妇女深重的礼教观念,表现出了她的质朴。
3.学生朗读第三部分,讨论:
(1)文章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亡妻哪几件小事?这些小事表现了亡妻怎么样的美德?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1)文章这一部分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习织布”、“买布粜粮”和“抱孩夜走”几件小事。这几件事情写了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这个过程凸现了妻子勤劳善良、善于学习、疼爱孩子的品质。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妻子的美德。
4.阅读文章第四部分,自由质疑探究:
(1)结尾交代妻子临终前还记得丈夫做小职员时寄到她家两丈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提示: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展现了一个辛劳一生却又容易满足的妻子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深挚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愧疚自责之情以及对亡妻的极度思念。
六、课文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七、能力迁移
1、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明确:(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