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

--示例2——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教学重点: 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法示例: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此方法针对一般学生.

一、引入课题

  提问: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二、电子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由此提出了枣糕式原子结构,如图所示.

  本部分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教师总结.

三、原子的核式结构

  1、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大多数 粒子仍直线运动;少数 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 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用软件演示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学生看书了解实验装置与实验现象,并记忆实验结

果.

  2、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有一个很小的核,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巨大的空间绕核运动.

  教师用原子的核式结构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由于原子核很小,大部分 粒子穿过金箔时离核较远,受到的斥力很小,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仍沿直线运动;只有极少数 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过,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较大,发生明显的偏转.

四、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一些有关质子和中子发现的物理学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