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2024-01-13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篇1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技术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节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剖析了人机关系的丰富内涵,指出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产品是为人服务的,设计产品时,要力求人机关系合理,渗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学生熟悉有关设计的分析方法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中关于设计方案的构思、交流、评价、优化作准备。

  2.重点难点分析

  ⑴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⑵难点:

  由于人机关系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因而对人机关系中各层面上丰富内涵的领悟、评价有困难。

  3.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让学生对“机”形成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②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③     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⑵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充分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实际体验,获取感性经验;学会通过亲身体验、调查、访问的方式,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初步学会评价产品的分析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师生互动、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亲身体验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建立科技服务于人与社会的观念,树立产品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选择适当的案例和练习题材,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俭的美德,强化学生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往往是不经意地使用产品,虽然对人机关系的概念是陌生的,但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是有经验的。通过简单而熟悉的事例的分析,学生容易形成人机关系的概念,但人机关系的内涵是丰富的,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有各种不同的人机关系,使“人”与“机”之间构成复杂的联系,如何深刻领悟人机关系的内涵,如何评价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学习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人机关系中,“机”为“人”服务,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的客观需求和心理需求.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要明确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要使人机关系尽量合理,就要了解设计中要考虑的一般因素,这是教学设计的主线。

  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围绕“人机关系”,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形成概念。通过一例复杂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机关系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拓展:还有必要考虑其它因素吗),最后教师总结提升:产品为人服务,产品的设计要人性化,设计产品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材中的内容作适当调整,教学资源也有大量的增补,利用资源,以人与门之间的人机关系为例,引领学生突破难点.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

  图片资源:

  1.办公室 医院 咖啡屋图片

  2.各种颜色汽车图片 车内驾驶室图片 花园小区里黄昏背景下停车场图片

  3.扫描课本上的部分图片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不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提出谜语成语(投影图片和文字:花园背景、曹操的戏曲形象、谜语文字)

  (1)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

  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曹操在园门上写“活”字。说明曹操心理上的感觉:对门的尺寸不满意.)

  (2)一幼童家住十楼.每天都要到楼下玩耍,下楼时乘电梯,而上楼时经常是爬楼梯回家,为什么不乘电梯回家?(幼童矮小,手够不着电梯内10楼按钮.说明按钮设计的位置未考虑到幼童的需要.)

  (3)成语:杀鸡焉用牛刀.

  讨论:指出所说明的问题。

  总结:人与机的配合关系不和谐。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     什么是人机关系:

  我们每个人无时不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在人机关系概念中,“机”的内涵丰富。机:泛指各种各样的用品、劳保用品、工具、仪器仪表、机器、设施、环境、交通工具等。

  除了通常所说的机器之外还有仪表、仪器、家具、服装等等,甚至是周围的环境,简单的说,是指我们身边的所有物品。

  “机”是为“人”服务的,要使人机关系合理,需要考虑哪些层面的关系?要达到什么目标呢?

  教师补充:首先要剖析人机关系中各个层面上的关系,即要理解人机关系的丰富内涵。

  “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人与产品的不同部位构成不同的关系,构成不同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单一的联系,而是复杂的联系。举例说明。填写28、29页的“马上行动”。学生讨论第29页的案例分析----“乘电梯时存在的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指出下列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1)教师拿粉笔板书手与粉笔

  (2) 农民用锄头锄地农民与锄头

  (3)鱼翁在河边用鱼竿钓鱼鱼翁与鱼竿

  (4)司机手握方向盘司机与方向盘

  (5)同学拿着拖把拖地同学与拖把

  人与门框bashou   

  人与门把手bashou   

  人与门板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人”与“机”的内涵是丰富的,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不同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案例分析:人与门之间构成哪些层面的人机关系?分别加以说明。

  1.开门时的人机关系:

  人与门板

  人与门把手

  人与门框

  (1)人与门框:框太窄,胖人出入不便,大沙发搬不进;剧院的门太窄,造成拥塞;机场的安检门有检测功能

  (2)手与门拉手:各种拉手形状、材料、质感、方便程度不尽相同。

  (3)脚与门槛:寺院的门都有门槛,这是佛教文化方面的缘故

  (4)门板:门板的开与合,玻璃门便于采光,内外透视而又防尘隔音,防盗门可防撬,人感到安全,花门可通风,板门有装猫眼的,有的门上装有玻璃窗,保险库的门厚重防爆,古城门厚实防撞。门的材质、颜色、图案、厚度、造型也有不同。

  讨论:“乘电梯时的人机关系

  1)人与电梯门的人机关系。

  2)人与电梯外按键的人机关系。

  3)人与电梯箱体的人机关系。

  4)人与电梯内按键的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

  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的人机关系:

  --------------扶手

  --------------靠背

  - -------------椅子垫

  --------------椅子垫、高度

  --------------高度、底座

  小结: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必须以人为本。(为什么?)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等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 高效:

  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全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看录象——点金故事:泰勒的高效管理法

  阅读“铁锹的作业效率”。

  阅读:  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思考: “铁锹作业试验”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用装5kg、 10kg、17kg、20kg煤的四种铁锹进行试验。

  得出的结论是:用10kg铁锹时每天的铲料量是最多的

  他发明了一个办法,铲轻料的用大铁锹,铲重料的用小铁锹,保证每锹都在10公斤左右。

  马上行动

  (2)健康

  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马上行动:

  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a.靠背角度

  b.座面倾斜

  c.靠背高度

  d.座面太

  投影图片: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防止近视驼背

  1.这块桌板是下倾的,不必低头弯腰就能看书了

  2.左右两块升降板可以把创想学习桌调节到最适合学生身高的高度。

  3.学生的胳膊可以很舒服地放在这个下倾的托肘板上。

  4.这个护栏可以放书、笔、杯子等物。

  5.这个稍大于学生腰宽的缺口,能让学生的身体进入桌子里,学生的双臂可以舒服地靠在托肘板上。

  (3)舒适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投影:

  医院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沙发:没有扶手、底座,但你坐上去仍然很舒服,它的

  坐垫和靠背是一体式的设计,省去了连接构件,跟身体的接触非常贴合,并且能随着身体的扭动而自动调节,是很贴心的设计哦。省去了底座,搬动也非常方便。

  思考:你觉得右边两幅图中的小工具,哪个使用起来更舒适?为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看这张图片说明人机关系还应考虑什么问题?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看这张图片说明人机关系还应考虑什么问题?

  (4)安全

  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对我们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

  想一想:

  在我们学校有哪此地方实现了人机关系中的安全目标?

  例如:  走廊的栏杆、电风扇的位置,插座的位置………

  (师)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只实现某一个目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除了上面的四个目标,在设计中,人机关系还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环保、美观、经济、简便、互动性强、功能强、操控又简单……

  比如:古代人采集瓜果蔬菜用的是竹篮竹筐,现在的人购物,商家提供一次性胶袋。

  欣赏与思考:人与太空马桶的“人机关系”

  人与太空马桶

  高效、  健康、 舒适、安全、…

  小结: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   泰勒:铁锹实验

  健康   椅子、创想学习桌

  舒适   医院 、沙发、 铁锹

  安全   栏杆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教师明确指出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思路:

  第一要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

  第二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到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并举例说明。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还应该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马上行动

  (1)地下通道的对设计中忽略了什么?

  如图所示的地下通道,你认为其设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

  盲人(地下通道只有台阶无车道,仅一侧有扶手,无盲人道,无椅子供人休息,无果皮箱,监控摄像头…)

  讨论:  本图设计中考虑到了哪些特殊人群的需要?

  单车\婴儿车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图中是否考虑到了人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

  请你找出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如:茶座、咖啡厅的设计应以暖色调为主,空间要小一些,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

  办公室以冷色调为主,空间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医院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如:电话机的号码显示、手机的来电显示、带摄像头的手机、3g手机、从收音机到电视机

  不同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着不同的特征,不恰当的信息传递类型的选取往往导致不良的人机关系,我们应根据设计的目的为人机交互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

  例: 汽车驾驶员与汽车的信息交互中,往往是通过驾驶员看汽车上的仪表完成的。汽车 的状态,例如,速度、档位、剩余燃油量等信息,驾驶员可以在高速行车的同时用眼睛看出来,若用声音信息的话,驾驶员不能够随时得知车辆的状况。

  选定信息类型之后,还要注意设计好信息源。信息源的布置应该符合安全、明确、快速定位的要求,并且要考虑操作流程、重要性、使用频率等方面。

  阅读:汽车的颜色

  为什么银灰色车较安全。

  每个人的色取向都不同,车的颜色大大的反应了它的主人的性格和地位等等。

  橙色:热爱生活,理想主义者。

  紫色:神秘,性感。

  白色:纯洁,神圣。

  黑色:权利。

  红色:热情,想永远成为焦点。

  绿色:麻烦制造者,没有主见。

  粉色:轻佻。

  蓝色:正派,义气,轻快。

  灰色:冷淡,高贵。

  黄色:机智,安静,黄色是所有颜色中反光最强的。

  白色及银色车辆容易被人眼所识别,黑色车辆在清晨以及傍晚光线不好的时段最难被人眼所识别,而绿色及蓝色车辆位居其中。由此可见,浅色系的汽车视认性较好,事故率较低,行车安全性较高。而黑色汽车的研究结果却令人担忧,不仅视认性低,而且事故发生率也较高。测试结果最终为5种颜色的安全性排了名,其顺序为(从安全到不安全):白色、银灰色、蓝色、绿色和黑色。相对于水泥路面、建筑物银灰色车显眼,绿色相对于林荫道、田野,相当于保护色,棕色类于黄昏时的环境颜色。

  拓展:

  还需要考虑什么?

  例如:唐朝人、清朝人、中国现代青年人、阿拉伯人的服装款式、饰品都不同

  教师补充:民族文化习俗、伦理道德观、价值观、时尚追求,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心理因素的不同层面。(再次指出人机关系是多层面上的复杂联系,要善于剖析)

  总结提升:

  产品设计的目的是要满足人和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设计中要着重考虑人机关系的各个层面,“机”为“人”服务,所以产品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小结: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中,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关系:

  普通人与特殊人群                      学校  地下通道

  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坐在椅子上、人与床

  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茶座、咖啡厅、办公室、医院

  信息的交互(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      电脑、手机、电梯 不同颜色汽车

  学生活动

  利用课本第43页“综合实践”第2题,观察学校设计图纸,找出其中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布置作业:

  p35 2t

  补充练习2、3

  1. 课外小活动:穿上礼服,皮鞋,去打打篮球,跑跑步,拉几下单杠,体验一下你与衣服鞋子的人机关系有何不适?

  2. 秋天到了,天气渐凉,天干少雨,学校游泳馆中的水正好可用来浇草坪。如果本班任务安排给我们班,你选择什么样的容器提水浇灌?为什么?(可供选择的有大大小小的塑料桶,胶袋,玻璃鱼缸,水壶,汤锅等)

  3. 站在工作台前栽剪布料,哪一把剪刀更方便、省力、高效?

  4. 坐着剪纸用哪把剪刀更方便?

  5.剪刀的不同设计目的是什么?

  六.教学反思

  这节内容的教学中,选择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事例——人与门间的人机关系作为案例,多层次剖析,使学生对人机关系的含义有了深刻理解,通过后面“体验小活动”的反馈,表明解决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篇2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教材版本(苏教版)

  《技术与设计1》(必修1)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设计时段:两课时

  作者: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徐徐

  课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书从理论上讲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不难,为了使学生逐步建立 “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场景来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其兴趣,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动建构人机关系的概念。使两节课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准备了不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图片和录象,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主动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中必修模块1《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里的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节关键内容,对学生构建人性化设计思想有重要作用,教材从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表及里地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机关系的基本规律,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和要实现的目标,使学生树立起技术设计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

  该内容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机关系”说明人机关系概念;第二部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说明人机关系的要达到的四个目标;第三部分“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说明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各部分均设置“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思考”等栏目,这样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教材内容充实,易被普通高中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使学生掌握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知道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设计时必须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人机关系”的基本知识,知道“人机关系”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态度和情感:教学中,所选案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浓。

  教材的重点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培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教材的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几个目标,并且是融为一体的,不可孤立的。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的运用:课前通过校园网络和数码相机的摄、录等渠道收集相关的图片、录象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容量,扩展学生知识面。

  授课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教室的多媒体设备。

  课前教师准备钢卷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引入教学:

  以教室里的实物“吊装的电视机”为例引入人机关系课题。

  要让电视机随时满足我们的教学需要,平时又不占用我们的活动空间,把它吊起来是个好办法。

  教师选一个身高165cm的同学到教室前打开电视机,并且进行调整频道、音量、水平旋转机体等操作。

  教师讲述:刚才同学(人)在使用电视机(机)时,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就是人机关系。电视机吊架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

  马上行动:同学们可以上来用钢卷尺量一量吊架的高度,用量角器测屏幕的倾角、水平旋转的角度。讨论吊架的高度、倾角等对大家的操作和观看有什么影响。

  师生互动得出简单结论:吊架高度190cm便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操作,头部也不至于会碰到吊架,防止机对人的意外伤害;75度的倾角和90度的水平旋转角可以满足大多数同学的观看。

  简单的吊架满足了人的需求,实际上有着复杂的人机关系。

  学生看书:p28。

  (投影板书)1 什么是人机关系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产生了的一种相互关系 , 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包含的内容有:

  人机关系中所指的 “ 机 ”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以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工具、器具、 家具、交通车辆,劳动保护用具以及人处的环境等。

  师生互动:请同学们观察并说出你与周围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

  就身边的笔、桌、凳、书、教室墙壁、日光灯等物品及环境回答。

  (投影板书)人与产品存在多方面的复杂的人机关系

  以进门为例,教师在门前和学生讨论人与门板、门把手、门框这个环境构成的人机关系,说明人与产品能构成多方面的复杂的关系。

  学生讨论填写教材第29页:人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请学生回答交流填写结果。

  进一步讨论:人乘电梯存在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人与电梯门的自动控制、运行速度、电梯内的照明、视频监控设备、空调、通信、消防、限载人数等的人机关系。

  (投影展示)播放数码相机拍摄的电梯设施录象。

  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设施你知道它的作用吗?平时仔细研究过吗?对关键部件可定格显示,让同学们从技术设计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

  (投影板书)小结:人与产品的不同部位构成不同的关系和联系,这种关系和联系是复杂的联系。

  看书p29马上行动:

  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可互相讨论,交换答案填在书上。

  教师引入: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 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 , 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从而引入新的内容。

  (投影板书)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 高效

  在设计中 , 应该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 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 , 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也可通过改变 环境因素来提高工作效率,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

  阅读p30“铁锹的作业效率”

  简单讨论“铁锹的作业效率” 思考本例中主要改进了那些关系。

  学生发言后小结:“ 铁锹作业试验 ”主要改进了铁锨的单次运载量和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和人的疲劳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播放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在流水线上拿扳手操作导致失常的片段。

  高效是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不可偏离。现代工业的设计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去追求高效。

  (投影展示)播放拍摄的我市“三得利”啤酒厂生产线场景,注意观察工人的工作环境。

  (投影展示)打开

  观看“宝马汽车制造全过程”片段,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行上网观看。

  (投影板书)2 健 康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 , 是指在长期操作或使用的情况下 , 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请学生携座椅上台,侧向而坐,对照课本p31“马上行动”的内容,看我们的椅子设计是否满足了在健康方面的要求?用卷尺量出椅子的面、背、腿的尺寸,记下你对它不满意的地方,写出你的改进意见。

  (投影板书)3 舒 适

  人机关系中的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 操作或使 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 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阅读p31“舒适”的内容,看看你手中的笔是否舒适。

  取几只不同造型的笔放在视频展台下,通过大屏幕一起讨论几支笔在人机关系中是否考虑了“舒适”这个目标,并请它的主人谈感受。

  (投影展示)各地公园内的坐椅图片,比较它们的舒适度。

  (投影板书)4 安全

  是指在人们的操作使用中,产品对人不构成伤害,产品要进行安全保护设计。

  打开

  播放汽车碰撞试验影像资料。

  教师分析: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对人的保护作用。

  课后阅读:安全气囊的防护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平时要了解各种产品的安全性能,在关键时候会使用安全设施自救。

  (投影展示)打开《苍悟晚报》网页

  介绍xx年4月19日在我市伊芦乡发生的宝马轿车下河案。

  讨论:文中当事人“拼命用手想砸碎玻璃但一切无济于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从人机关系中的安全角度上看,本案中的人和机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投影展示)拍摄的汽车门锁图片。

  为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了解产品的技术语言,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简介汽车门锁的安全设施。

  车辆起步后时速达到30km/h自动落锁,受到猛烈撞击时自动开锁,便于自救和施救。注意后门儿童锁启用后乘员无法使用里面拉手打开车门。

  (投影板书)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目标。

  第一要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第二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如要实现人与门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就要考虑门的高度、宽度等,而要实现人与门把手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除需考虑门把手的 大小、安装的高度外,还要考虑人旋动门把手时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投影板书)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学生阅读p32内容。

  (投影展示)讨论图示的地下道存在的设计问题。

  特殊人群往往有着特殊的需要。他们和普通人群的需求产生矛盾时,应该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无限商机。

  (投影展示)打开全国首家左撇子网

  从设计的角度看左撇子用具和普通人用具有什么不同。在西方国家,左撇子占人口比例高达20%~30%,左撇子生意十分红火,保守估计中国人口的6%~8%也是左撇子,是个接近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投影板书)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设计产品不但要使它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投影展示)p33图——人种间的身体差异

  请学生试着找一找生活中涉及动态尺寸和静态尺寸的问题,并将它们列举出来。

  (投影展示)东风标致206副驾驶座前的杯架图片。

  这是一个没有协调好“动态”和“静态”的例子。杯架拉开后直抵人的胸部,使乘坐者没有一点“动”的空间。

  (投影板书)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茶座、咖啡屋、办公空间、医院等颜色的选择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教室黑板颜色的变迁就是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投影板书)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不同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着不同的特征。

  学生自行完成p34-35的讨论、思考、探究。

  我们应根据设计目的为人机交互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

  身边的信息交互:在夜晚汽车的闪灯方式可有效的提醒行人注意。同学们晚间骑电动车的时候要打开车灯,让车辆、行人及时发现你,充分利用信息交互,保证安全。

  阅读:p35汽车的颜色

  课堂练习:

  (投影板书)三 练习2的剪刀图,讨论完成。

  知识小结:

  (投影板书)

  1、什么是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4、总结:设计中需考虑人机关系,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环保,美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课后练习:

  把书中第1题改为:

  (投影课后练习题)请认真观察我们教室和寝室中的物品设计、摆放,从中找出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且提出你的改进意见,放到学校网站的校长信箱内,学校相关部门会认真听取你们意见的。

  (投影展示)学生寝室中的上下床的图片。

  提醒学生注意上床的护栏高度。冬季如果铺上厚厚的垫褥在这床上睡的还踏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