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2023-09-02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技术的价值

  课时

  1

  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2.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有目的的改造确认为技术发展的源泉的过程

  2. 体验技术在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的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技术的价值,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

  教学重点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实施过程

  学生反应

  引入

  直接引入

  新课教学

  一、技术与人 

  1.     技术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通过列举课本上关于技术对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的满足,引出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的改造。

  通过书本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做出灯的发展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讲动植物油灯时给学生讲解《三国演义》中董卓的故事,电弧光灯和白炽灯时讲讲它们的发明者。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又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联系前面的灯的发展历史说明,灯的技术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练习:p4 马上行动

  2.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对人的保护作用引用图片(铁门、锁、衣服等),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上保护了人。

  提问:还有什么技术是从保护人的角度出发的?

  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例如:洗衣机、电饭锅等电器

  讨论书本上的例子。(请同学们发表意见,分小组讨论)

  技术的发展人的作用。讲解爱迪生的故事。展示爱迪生在做试验时候的一些图片。

  二、技术与社会

  1.     技术对社会生产的作用

  通过讲解书本上的两个案例,重点放在讲解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比传统和现代的种植、耕作方法,再加上讲述袁隆平的故事。

  2.     技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通过人类衣食住行上的变化与提高,以及通过对比相同距离,不通出行方式时间对比图。说明技术提高了效益。

  3.     技术对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作用

  通过展示现代战争中的一些先进武器和军事通讯的图片,让同学感受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讲解技术与“地球村”的形成。

  三、技术与自然

  1.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通过图片解释“都江堰水理工程”和“荷兰风车”的案例,主要分析前者,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改造自然要把握合理的尺度。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技术的定义和技术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生对故事和科学家的一些事迹产生兴趣,感受人文之美。

  分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体验技术的巨大作用,对技术充满信心知道技术就在我们周围。

  积极讨论

  认真听课、思考

  认真听讲,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感受中国人的智慧

  小结与

  练习

  一、    技术与人

  1.     技术与人的需要;

  2.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二、    技术与社会

  1.     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     技术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内容

  3.     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技术与自然

  1.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     改造自然要把握合理的尺度

  回忆上课的内容

  教后分析

  教学案例丰富,但是难度选择不适度,有些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后注意选择教学案例。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篇2

  各位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的是通用技术必修1的内容。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1》中的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它包括: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内容。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领会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对技术的亲近感,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理解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对社会、技术对自然所起的作用。领会技术的价值意义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虽然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但是面对的是新课程学习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适应,在第一节课学习“技术与人”的基础上,学习理解技术对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需要有一定的案例分析和教师多方面的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点,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对技术有所了解,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在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积极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会技术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意义所在。

  四、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材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建立,本堂课采用生活中典型案例说明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重大作用,以讲授、演示加讨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他们身边,技术不断地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和个人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投影手段演示相关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视频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重大影响,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帮助学生更能容易理解技术对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由边演示边讲解内容知识点,加上学生分组讨论容易突破知识的难点,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前第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解到技术对人的关系,满足了人的需要,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揭示课题:板书  一、技术与社会

  (二)、进入新课

  《一》、理解:技术与社会

  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大家来一起分析案例,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技术出现的前后当时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①照明技术

  照明技术可以延长人们的工作时间,方便夜晚人们活动范围扩大,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②核试验成功

  核电站的建设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能源,帮助人们生产和生活。但是,核武器的爆炸,人类的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可以在一瞬间被推毁。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和平来之不易。

  ③植物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

  杂优水稻的种植技术,为水稻的丰产增收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还有今天香蕉的栽培和种植技术等等。

  ④交通运输和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使世界成为“地球村”。过去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已经成为现实,说明技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文明进步。

  ⑤水泥等新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使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说明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也是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板书:1、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案例: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讨论: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回答:新的生产方式告诉人们以新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新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重大的影响。

  板书:2、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分析案例: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接着学生思考: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引导学生归纳回答: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过去与今天比较。野兽皮、树叶(西装);食物单一(营养丰富:麦当劳、肯德基);山洞(小洋房、别墅、睡席梦思);步行(坐车);寄信(qq、邮箱、手机);用粉笔写-内容乏味(多媒体教学)等等。

  板书:3、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在课文中通过对相同距离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不同对比图,说明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满足了人的需求的案例进行分析。

  在内容安排上作简单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理解“技术与自然”

  板书:二、技术与自然

  技术       1、利用自然。2、改造自然。3、保护自然。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案例: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与荷兰风车的案例分析。

  让学生讨论: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1/3的国土,这些都依赖于什么?注意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依赖于技术,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类似的例子,如有:利用技术填海造田,退耕还林、水力发电、用沼气照明煮饭等。

  大家讨论: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

  针对技术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诸多问题,相互交流,提出解决对策。如水土流失、温室效应、酸雨、全球气候异常等。

  引导学生总结: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地实现自然为人所用的目的,更要爱护自然。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对当地哪些重大技术应用对社会与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行调查?

  最后

  板书设计: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与社会

  1、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3、技术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所以说,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二、技术与自然

  技术:

  1、利用自然。

  2、改造自然。

  3、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