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要求让学生理解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这一深刻内涵,并能够以这一内涵为线索,正确理解技术对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就是学生对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深刻理解。重点是使学生对技术形成初步的正确的价值观。本节课从表面上看是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来阐述技术的价值的,实际上主线仍然是技术与人的关系,社会是由人类组成的,技术为社会服务实际上就是为人造福,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不能把人类高高驾凌于自然之上,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所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也是人的正当需求。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八、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用学生既感到神奇又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作为案例说明,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文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以人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切入点,然后说明技术对人具有保护、解放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这一节课文中是选择“照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案例作为导入的,照明对于学生来说是再常见不过的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及发展也是人类走进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照明技术从无到有,丛火照明到电照明,再将来可能的人造太阳技术,它的发展昭示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因此,以此为例很有价值。从另一方面说,学生对照明技术了解得并不全面,从这个案例讲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一节以照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一案例为起点,从整本教材来看,所有的内容都是由灯这条线串联起来的,灯的主要功能是照明。这也是合乎逻辑的。
第一部分:我先用,让学生知道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技术世界之中,离开技术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引入课程的介绍,接着在介绍技术的含义(这里从技术的含义入手来介绍技术,这本身和其他学科就有所不同,这里用含义而不用定义,会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然后就马上行动,分析各种技术满足人的什么需求。在针对课本002-003页的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进行需求的分析。
第二部分:从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三个不同角度来讲述技术对人的价值,在讲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时,重点侧重于技术对人的精神领域、对人的自我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说说使用一种技术(或产品)的体会可能更有贴近学生生活。
第三部分:小结,作业以及作业的要求,因为是第一次作业,学生在适应老师的过程中也在适应课程,所以这一节课的过程评价既要以鼓励为主又要体现技术课程及严肃又开放的特征,使学生在一开始就知道我在课堂上要干什么?我的作业要怎样做才合格。教师的反思:(1)对课标和教材执行情况的反思,(2)对学生接受情况的反思。通过反思不断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的加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与认识。
十、教学过程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1
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