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通用技术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章节名称
发现问题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1. “发现问题”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节是为了让学生对“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有一个最深入的了解。“发现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第一环节,是设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非常关键环节。本节内容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掌握主动发现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在本教材上,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问题的来源”及“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分析问题的来源,其最终落脚点是要引出“我们要主动发现问题”。至于如何主动发现问题,教材上介绍了三种方法和途径: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分析信息及进行技术研究和试验。但我认为“观察日常生活”与其说它是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的方法,还不如说它是一种发现问题的心理条件,因为“观察日常生活”能不能发现问题关键在有没有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对问题及问题价值的敏锐性。所以我把第一种方法作为主动发现问题的心理基础,并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引导。而这种心理基础同样也是后两种方法的心理基础。而且三者在发现问题的“主动”程度上也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学习者分析
1.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但对具体的每一个环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体会,所以要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对“发现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并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的过程,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
2. 学生一般都知道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但缺乏对问题及问题价值的敏锐性。
3. 学生对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及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来发现问题的方法比较陌生,对这两种方法在主动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可能缺乏认识。4.部分学生对自己能否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缺乏信心。
教学目标
1. 了解发现问题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 通过在课堂活动中亲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养成细心观察生活、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及问题价值的敏感性;
3. 知道“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是主动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掌握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及“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主动发现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亲历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掌握主动发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问题及问题价值的敏感性
教学策略1.以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通过对学生在发现问题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及对问题和问题价值的敏感性;
3. 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发现问题”的认识,提高“发现问题”的信心;
4. 通过向学生发放问题登记表对学生课堂学习和活动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