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课时)第二课时

2019-03-17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课时)

一、设计思想: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和解决人类的自身需求问题。而研究人机关系是为了更好地使设计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这两堂课教学设计要围绕着“人机关系是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这条隐含的主线来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册教材的基础性知识,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后面三个模块的总领及提纲作用。教材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环节,即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和如何合理实现人机关系进行简要阐述,促使学生理解人机关系及熟悉其实现的目标与应用。因此,把握好本章节的核心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构成本节的教学重点,同时也为以后方案的构思、优化和评价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人机关系这种专业名词是陌生,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这对于学生理解人机关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但由于大多数产品设计中只有较为隐性地体现人机关系,这与学生认识中的定势思维构成了冲突,使得学生不易发现或造成忽视了人机关系,则构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较多采用直观,列举、比较等有效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中的实例,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理解人机关系是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3、亲历体验,感受设计满足人的不仅是生理还有心理情感等方面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教学难点是挖掘产品中隐性的人机关系与合理实现人机关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 经历举例让学生观察、讨论,理解人机关系的定义。
  2、 采用幻灯片设计教学情境,结合实物高跟鞋,归纳出人机关系不仅只有四种目标,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
  3、 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有侧重点,如基本概念可一笔带过,尽量让学生参与,发掘生活中的实例。
七、课前准备
  由于这堂课与生活实际较为贴近,因此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生活实例来说明教材中的专业名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教学用具、教学实物如杯子、五金工具来加深印象。学生则需做好相应的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 新课导入
  思考:在设计中,除了高效、健康、舒适、安全以外,还需实现哪些目标?
  ppt展示图片,如高跟鞋,可降解快餐盒。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审美、环保、经济等因素
2、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由于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课堂活动】教材中地下通道设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引导学生回答
  ppt展示残疾人专用通道以及人民币防伪标志等。
  参与讨论最后归纳:大多数产品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以西装革履和运动衣为例,组织学生讨论。
  西装的设计主要考虑人的构造尺寸,因此是量身定做,它主要适合相对静态情况。而运动衣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宽松,它满足人体大幅度动作、体形变化要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