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能通过技术实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实验报告。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而结构的稳定性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会产生兴趣,也有了一定探究的欲望。因此采用激趣法,合理引导,通过具体的小试验、多媒体手段等方法,使学生基本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2) 技能目标: 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3)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乐趣。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桌子、人字梯和四杆框架等配套教具
六、教学方法
一开始采用激趣法,通过视频图片资料介绍今年夏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很多结构受到破坏,引起学生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兴趣。接下来结合生活事例,借助于学生动手试验,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构思与流程
以课程的标准相关内容为依据,以教学用具为载体,重点突出教材的“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设计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构思如下:
1、 用xx年我国的台风过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结构稳定的课题。
2、 借助人字梯、桌子和四杆框架等配套教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进行实验以及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来总结出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几个因素。
3、 进行课堂总结。
4、 作业。
5、 教学反思。
九、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经常会几个人一起坐在长凳子上,当其他人站起来离开凳子时,坐在最边上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这里到底蕴涵着什么样的技术知识呢?这是一个稳定性的问题。同样,我们所研究的结构也具有稳定性问题。通过这节可的学习我们就会有所感悟了。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结构是指事物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又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xx年我国发生了几起台风,台风过后的一些录象、图片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如果我们的建筑物更加稳定、更加坚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台风等给我们带来的危害。那么结构的稳定性指的是什么?又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