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技术的性质(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办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的两面性
2、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3、了解专利的作用及有关规定
4、懂得专利的申请方法
过程与方法
模拟专利申请的过程,了解有关专利的规定及申请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技术的两面性,让学生正确看待技术的两面性。懂得专利的作用与专利的申请方法后可以容易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技术的两面性的案例分析
难点:专利的申请方法及有关规定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对技术的前三个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技术的性质。但由于上节课在课堂设计上感觉案例太枯燥,课堂气氛不是很好,应该找一些实物案例来说明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可能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可以在这节课补充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从技术最基本特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等五个性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八、教学方法
本节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让学生知道如果看待技术的两面性,人是技术的最终使用者,人类的意识形态,素质的高低对技术的两面性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必须规范人类的行为。还有通过模拟专利申请流程让学生知道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实例展示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专利的作用。
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辨证关系,初步建立了技术意识。接下来将从技术最基本特性的角度出发,阐述技术的五个性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这一课时将从“助听器的发明”引入,主要介绍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
第一部分:复习引入,回顾学过的3个性质
第二部分:从案例出发引出技术的两面性,并让学生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印象。
第三部分:技术的专利性,引用复印机和学校食堂里使用的金龙卡等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技术的专利性,演示专利申请流程,并要求学生掌握一点专利权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