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要求及分析
1.内容标准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例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架构形态,结构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例 支柱能抵抗压力,捆绑能抵抗张力等。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例 结构的类型、材料的选择、连接处的强度等影响着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例 赵州桥、长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典建筑的欣赏。
分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技术试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是本节重点,目的是探究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会写试验报告,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深对结构知识的理解。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由4节组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为4个层次,即了解—探究---设计---提高。
第一节 认识结构 让学生了解结构的涵义、结构与力以及一般的 结构分类,感受技术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对应内容标准的(1)(2)两点要求。
第二节 探究结构 让学生理解应力的概念以及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包括理论分析讨论和技术试验探究。对应内容标准的(3)要求。
第三节 结构设计 通过活动,在制作中实践过程中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加深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应内容标准的(4)要求。
第四节 典型结构的欣赏 以一组典型建筑为例,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两方面欣赏不同的结构,了解结构与技术的发展关系。对应内容标准的(5)要求。
本节在第一节“认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结构知识的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从一个工程事件引入,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1、结构的稳定性。2、结构与强度。3、结构的连接。4、技术试验
1、2一个课时,3、4一个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结构稳定性、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
2、能够通过试验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
3、能够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和会用强度与应力的关系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技术试验,加深对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了解。
2、观察不同的结构连接,通过试验了解不同连接的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对身边事物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会利用试验的方法了解问题真相的科学态度。
四、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掌握结构稳定性、强度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2、难点:学生理解并进行与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相关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的了解,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五、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认识结构“的了解结构、结构与力、结构的分类和设计与实践的活动,再结合高一物理的力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日常生活对结构的了解,学生对结构并不陌生,对系统、深入探究结构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兴趣,但对结构的稳定性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对联系结构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不少困惑(片面和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