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强度

2018-02-24

a:设计背景:
  通用技术课是普通高中新设置的一门课程,它既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又是对高中劳动技术课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们必须开好这门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
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结构与强度这一小节的内容有:
  a.结构的强度(以现象为例)。
  b.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强度、结构的形状、结构的材料与连接
  结构与强度这一小节是结构与设计的重点章节。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并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和小实验等活动形式,加深对结构设计的认识,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建议:本课内容较多,教师应抓住重点,不宜平均施力,有些内容点到为止,多让学生动手实践。
  2.对象分析
●教师
  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会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同时也没有多少由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可借鉴和参照。因此,教师要从过分偏重知识技能传授走向关注设计创新;要从过分偏重技能训练走向学习技术思想方法;要从过分偏重作品结果走向关注参与过程;要从单一教学方式走向多样化教学的方式,实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学的引领者,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保证新课程得到创造性地实施。
●学生

  学生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会表现极大的兴趣,充满热情和好奇。激情过后,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表现为有人忙得很、有人闲得无事,老师要特别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培养他们人际交际和沟通能力,形成协作、分享和共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或总结。
  2.行为目标: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的观点。
  3.情感目标:创新和改进事物的结构,使其更能为百姓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4.能力目标:能对事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动手改造和革新事物的结构,对结构提出合理化的设计。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知识难点:结构的材料与连接是影响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技术难点:结构与强度小试验。

所需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从一把摇晃的椅子开始,引入《结构与强度》的课题。
  2.出示幻灯片1: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总结: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3.出示案例分析幻灯片2:强度
  总结:结构的形状可以增加结构的强度

  例如:吊兰支撑使用的三角形支架结构,而不使用由一根直杆挑起的结构。

  从材料方面考虑,吊兰的三角形支架使用的是钢管而不是木条或塑料,钢管抗拉力性能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