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讲解分析,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国经典结构的欣赏,发现中华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通过对世界经典建筑的欣赏,发现世界文化的多样和丰富,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
(4)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从技术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结构。
2.教学难点
如何从技术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结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陶冶法、讨论法
【教学思路】
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客观地分析,学生直观地观察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学会从如何从技术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本节通过赵州桥、飞檐、蛋形椅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第二部分:收集不同类型的经典结构通过投影机播放图片让学生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几周来学过的关于本单元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再到结构设计。上节课我们还设计了结构作品。在上节课的设计中有几个作品设计得不错,但是我总感觉还缺点什么,真正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赏析设计作品呢?这节课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来的。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
(一)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
1、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二)引导学生回答:
1、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 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师: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同学们是否能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全面分析。
(三)师生互动“思考”问题:
案例分析: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提问:赵州桥案例中所描写的文化寓意和美感?
“赵州桥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以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 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稳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主拱顶上有一块雕着龙头的龙门石,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两侧。这些雕像,寄寓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永安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