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出现了冷场,习惯于粗线条思考的同学们,一下子要考虑细节性问题,显得不适应。我立马建议,针对春游目的的三点内容,采取分而制之的策略,先计划如何亲近大自然的问题。并谈了自己春游的感受,说在深圳亲近大自然无非是“上山下海”。
说到游玩的感受,气氛又活跃起来,不一会就提出了十几个去处,最后集中在攀登梧桐山,还是去南澳游泳两个方案上,最后因安全性和支持度上登梧桐山方案胜出。
思路打开后,余下的计划内容就容易多了,集体步行从北面上山,从南面下山;每人为所有同学准备一件小礼物,女同学在山顶送出,男同学在下山后送出,如有坐车上山者将失去礼物交换资格。山顶休息三个小时,每位同学都要表演自己的绝活,形式不限。
到此,关于春游计划的讨论就结束,我和同学们一道回忆,归纳出这个春游计划的制定过程如下:(投影显示)
一定设想 → 一定目的 → 具体的规划和创造活动
启发学生思考类似的事例:
班级晚会 → 音乐演唱会 → 春节晚会 → 需要规划的内容越来越多 → 专业分工:灯光设计、舞蹈设计、美术设计、服装设计……
定义: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我问全班:通过春游方案的设计,可不可以认为:设计是不是无处不在,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可学会!长长的一声“是!”表明设计的理念已经深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
我顺势指出:
技术世界中的事例,需要规划的内容多,创造的成分也高许多,其思维的方式更先进、对事物的看法更全面,视野更开阔,所以技术世界的设计效率最高。同学们学会了设计,将来从事技术工作肯定有帮助,干别的事情,设计的理念也会使你有在月球上跳高的感觉,一定会爽极了,同学们大笑起来。
按惯例,要对各小组汇报的春游计划进行讲评。此刻,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我的处理是:讲评完毕,立即请完成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从三个同学的发言中归结出以下几点经验:自己曾经组织过春游;询问过同学、家长;多次参加春游,有深刻印象。
接着问大家,对此有何感想?有同学回答:人家一直是班长,当然水平高。甚至有同学说:他命好,父母经常带他游玩,深圳都走遍了!
我接着说:从春游方案设计的好坏,可以看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多么重要!从中体现出设计的丰富内涵,同学们不但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今天,我们建立了设计的概念。设计中到底要考虑哪些因素,将是下次课要解决的,请同学们预习本章第二节。
余下的七、八分钟时间,请同学阅读教材p24——p27
三、教学反思:
让高不可攀的《技术与设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课程的亲和力,采取团队讨论的组织教学形式,既保证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便于教师掌控教学进程,本堂课的作法是可取的。教学中概念性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借助学生认知的迁移、顺延而来,效果明显。
反思本堂课,有以下问题和不足:
第一、将日常事务中的计划与策划,上升到设计的高度,从而自然地引出设计的概念,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益,但学术上是否可行?本人不敢妄断。
第二、本堂课耗时两个课时,但只完成了一个课时的教材内容,有待改进。
第三、选用的日常事例,与《技术与设计》课关系不大,技术的成分时太少。
来源:深圳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