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
公开教学时间:xx年10月26日上午第三节
公开教学授课地点:国光中学南益楼四楼多媒体教室(1)
授课教师:国光中学通用技术组 潘 泉 清
一、课标的任务界定:
设计除了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之外,还需要符合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的设计原则和各个领域的设计规范是前人在长期设计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 (苏教版)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的因变和主次关系。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后续各章节知识的结集点。
设计一般原则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设计的一般原则不在于仅仅呈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让学生理解、运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不仅让学生从单个原则的角度来了解原则,而且要从原则与原则间的关系上认识设计的一般原则。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展开后面各个设计环节的学习,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设计过程,进行设计评价。
三、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来自全市不同初中校,虽学识水平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本能够模仿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产品,同时,在前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便携式小凳”的学习,已不自觉地学习了某些设计的原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但要对设计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对较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对设计的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原则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知道设计应遵循的一定原则,理解这些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用设计的一般原则对某些产品进行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迁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通过对设计基本原则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时数安排:2课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难点:对设计原则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组织的的基本决策:
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设计的一般原则,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具体做法:
1、在各个原则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学生思维。
2、通过图片和模型等直观教具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各个原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