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一课时)

2017-03-2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结构无处不在。
  2、知道结构的含义,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教学条件的约束,学生高一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高二的课程当中开始可以稍微放慢速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带的复习一下相关的高一内容,让学生慢慢融入技术的学习氛围中来。
  2、教学内容分析:这是高二的第一节课。这节内容是从高一大而化之的粗线条的学习到高二进行具体学习的一个转折点。高二的内容相对于高一的内容,更专业一些,难度也加大一些,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结构的概念。
               2、让学生做好更深层次学习的准备。
教学难点:结构概念中的“有序”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图片资料

五、教学策略: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出结构的概念,并且强调了概念中“有序”性这个难点。了解结构的概念以后,采用演示法和案例分析法让他们感受到结构无处不在,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高一已经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基本方法。可能高一的时候老师也让大家自己制作过小板凳或者小台灯之类的东西。大家做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方案的构思。也就是我们会考虑把凳子做成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板凳结不结实,是做成固定的,还是可以滑动的等等。那么这些想法能不能实现就要用到我们这章学习的知识——结构。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结构。
板书:[常见结构的认识]
  (2)讲解结构的概念:说到结构,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结构,大的我们可以看见的椅子,课桌,他们有自己的结构。小的到我们化学中学习的分子也有自己的结构。可见一件事物只要它存在,那它就一定会有自己结构。所以我们说结构无处不在。
  板书:[无处不在的结构]
  那什么是结构呢?
  提问:我们人体是不是也是一个结构呢?
  学生回答
  提问:那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人体结构是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关系组成的。
  再来看看我们桌子的结构。它是不是由桌面,桌腿这些部分组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桌子结构是由桌子的各组成部分有序组成的对吗?
  好,那么从以上人体结构和桌子结构两个例子一起来总结一下,结构是什么?
  提示学生回答。
  重复学生答案,指出结构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对吗?
  举例子如果人体中各器官颠倒放置,头脚颠倒可不可以?强调概念中的“有序性”,引起学生注意。
举初中几何学习的三根小木棍进行排列组成不同形状的例子和化学中学习的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得到不同性质的石墨和金刚石的例子进一步说明。
由“有序”引出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可以看成是概念的延伸和扩展)
  (3)结构与自然: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构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和应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结构与自然的关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