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通用技术:孔明锁的制作(工艺)教学设计

2017-03-27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大胆将第七章《工艺》与《模型制作》2节教学内容相融合,共3个课时。以杜威教学理论“做中学、学中做”为落脚点,落实从理性认识到具体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加工工具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并能尝试根据工具功能设计加工工艺流程。
本章是实践性较强的一个章节,《工艺》与《模型制作》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体验(或经历)技术设计的完整过程,实现设计从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对古代传统技艺的热爱,与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椰胡的制作等活动形成体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与追求。
二、学情分析
    在这一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工艺》与《模型制作》2节的理论知识,并初步掌握了模型制作的一般方法和金工、木工的简单加工工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大多数学生对于能亲手制作模型将设计方案变为实物期盼已久,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模型制作怀有畏惧心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的使用工具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练习学生识图(三视图)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安全操作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
(一)教法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以任务驱动为主,通过任务和问题设计,将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都围绕任务,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二)学法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这个理念:创设情景——解决问题——交流反馈——评价总结——深化思维。
五、教学工具
孔明锁、20mm×20mm木条、角尺、铅笔、钢锯、凿、锉刀、砂纸、导学案、ppt等。
把全班分成若干组,4人一组,共5组。组内任务分工包括制作负责人、划线者、锯割者、凿削与锉削者,活动过程中组内角色可互换,鼓励每位组员都尝试不同角色。
六、教学地点
通用技术试验室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做中学、学中做”为落脚点,让学生体验“想”和“做”的差异。
孔明锁的任务选择,首先是尊重中国古代木工加工精湛技艺的结晶,其次,是孔明锁自身的趣味性,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习的内在动力。
3节课的课时设计,是希望以理论知识掌握为前提,学生认知通过2节试验课以“螺旋上升式”的方式发展,更深刻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更正知识理解的误区。同时对必修1《设计的一般过程》各步骤有更深的理解。
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分工明确的小组合作,通过探讨设计每根木条加工工艺流程,希望每位同学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也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作的意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