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一般原则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苏教版)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苏教版)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后续各章节知识的结集点。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课标要求)”作知识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模仿生活中已有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制作,但大多是一些零碎而非系统的、自发而非自觉的、感性而非理性的模仿技能。同时,在前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中,学生合作设计制作了“便携式小凳”,并不自觉运用了某些设计的原则。这些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和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迁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
   4、教学重点:
  (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5、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之间主次、制约、相互联系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能力展现——总结提升”。本节安排2课时。
  1、学生分组呈现本组设计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实物和设计思想,教师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屏幕投影辅以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的一般原则。
  2、通过从不同材料、形状、价格的多种水壶配件(由课件实现)中选择配件组成一个水壶的设计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体验中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间的联系、制约、主次的关系。
  3、让学生进行设计师的角色扮演,对各组作品根据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点评,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