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对结构已经有了一些表面的了解,能够说出结构的概念,并列举出各个领域结构的例子。有一定的力学基础,对一些内容应该容易理解,但也容易把通用技术中所进行的受力分析和物理学的受力分析混淆。
2、教材分析:这一节从力的角度对结构进行分析,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相对加大,新出现的一些受力形式可能不好理解。知识点相对比较多并且抽象,所以最好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感受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与不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教学难点:1、区分物理和通用的受力分析。
2、理解几种受力形式。
四、教学资源:硬纸板、粉笔盒、粉笔、木板、鸡蛋、瓶盖等。
五、教学策略:首先采用讲解,举例子方法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后通过试验,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结构。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
总结:由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序的搭配和排列就组成了事物的结构,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说事物的特定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的力的作用了。比如课桌要承受我们的压力,书本的压力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从力学的角度定义结构。
(2)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3)结构的几种受力形式:那么要判断这个结构是否合理,首先我们要知道结构一般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学习几种常见的结构的受力形式。
先由学生自己做“马上行动”的题目,将几种受力形式和相应的解释连线。(老师走动指导)
然后再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弄不清楚的地方讲解。
(3)内力与应力:以篮球为例子
当我们用手拍篮球时,能够感受到篮球内部产生的抵抗我们手的作用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内力。
和学生进行互动玩一个游戏。让同桌之间用手指互抵,感受内力,然后由一个学生将手指换为手掌,感受受力的变化,引出应力。
学习应力的概念和公式,然后举粗绳子和细绳子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应力的作用。
(4)小试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略)
试验过程(略)
(由学生自己做或者老师来作视当时情况而定)
总结:不同的结构能承受的力不一样。
(5)结构的类型:讲解各个结构的特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然后完成马上行动。
小试验:了解壳体的受力情况。(指导学生自己来做。)
试验准备(略)
试验过程(略)
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为什么鸡蛋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压力?
(6)小结:结构的概念
结构的几种受力形式
内力与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