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导学》---高一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通用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2、  使学生了解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结构

3、  使学生了解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与选修的课程安排

4、  使学生了解通用技术学分认证和评价

5、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通用技术

[课题引入]

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1、国际因素

20世纪80年代,引起世界瞩目的《美国2061计划》指出:在下一个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数学、技术是变化的中心,---所以,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英国从1988年开始把“设计与技术”“信息交流与技术”规定为“国家课程”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

日本1999年颁布、xx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信息化方面的内容,其技术类课程的科目设置及其学分为,家政基础,2学分,生活技术,4学分,信息,2学分,还设有以工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工艺课,2学分。

韩国提出“设计立国”汽车、电子、造船业处于世界领先。

2、中国现状的需求
  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欧美惊呼“中国威胁”,但进入欧、美市场的纺织品,轻工业产品和部分电子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不高,价格被压得有很低。而且动不动要受到“反倾销”法的制裁。和日本、韩国相比,中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的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中国用世界30%的能源消耗换来了每年8%的gdp增长,同时带来了惊人的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

中国的教育发展很快,每年大学毕业生达四、五百万,但许多一流学生去了国外,应试教育培养出考试高手、竞赛尖子,但他们中有许多缺乏创造能力,被企业、公司拒之门外。    教育功能的异化令人担忧,中考、高考成绩的好坏已成为学校生存发展、领导管理水平高低以及干部聘用、教师上岗下岗的主要考量。于是为了提高成绩,几乎所有学校都采用用最简单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学习使学生苦不堪言。课程设置单一,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许多学校还擅自砍掉了劳动技术课,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更谈不上具有技术素养,选择和设计能力。

3、千呼万喊课改方案终于出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

中国的课程改革顺应国际潮流,高中三年共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八大领域之下又设置了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而每个科目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高中三年,学生只有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能毕业。

技术领域的设立、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历史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突破,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难点,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增长点。

[课堂正文]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它与劳动技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从纷繁浩杂的技术体系中根据高中技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任务选择的、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对学生发展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