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办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2.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激发师生互动,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
2、通过讨论和实践,感受并领会技术的综合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技术,感受并领会技术的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现实的技术观,以便将来选择深造方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具有综合性
难点:理解技术与科学的互相关系,深入挖掘技术的综合性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技术的价值”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辨证关系,增强了激素后意识,认识到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明白了通过技术发明与创造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系统的、全面的、理性的认识,所以需要通过本节针对技术的性质的教学得意进一步深化。本节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技术性质的分析,初步掌握学习技术的思想方法,培养对技术的亲切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技术的热情与兴趣。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从技术最基本特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等五个性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八、教学方法
本节的各案例都可以说明技术的各个基本特性,为了构建一种由表而里、由浅入深的纵深发展型知识结构,不再增加新的案例,而挑选教科书中比较贴近生活、成本不高的“助听器的发明”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激发师生互动,让学生发现和寻找助听器技术的性质所在。在深入探究助听器技术的同时,感受并领会技术的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现实的技术观,以便将来选择深造方向。深层次的案例分析、演示、提问、讨论、讲授等各种方法并用,以丰富本节内容的教学。
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辨证关系,初步建立了技术意识。接下来将从技术最基本特性的角度出发,阐述技术的五个性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这一课时将从“助听器的发明”引入,主要介绍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