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目标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西亚和欧非各地交往的情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的历史状况的学习,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国力的强盛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前代相比,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中外交通更发达。
2.中外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作用。
3.为促进中外交往而不畏艰难、百折不回的友好使者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新罗、日本、天竺的友好往来。
教学难点:古今地名、国名及其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
1.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发达。
①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
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②海路方面:
a.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
b.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2.唐政府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①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
②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
3.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注意:结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记住其地理位置。
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①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中国都有来往。
②7世纪后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以后,和唐朝的往来更加频繁。
2.经济文化交流
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说明新罗的商旅来中国的很多。
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
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
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①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崔致远的诗文集《桂苑笔耕》,受到中国文
学界的重视。
②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遣唐使和留学生
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
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
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
②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③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④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
3.频繁的贸易往来
①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②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
4.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①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以及中国的高僧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