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2019-01-28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点知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
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在          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必要性)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       派,比较是真正的       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                    失败后,真诚地欢迎                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        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               ,创办             ,同             合作;孙中山接受         和            的帮助,同意以“          ”的方式与         合作,改组          。(外部条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
a、时    间:      年
b、召开地点:       
c、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         领导的          合作,建立                。

1/10